经济新常态四个“没有变”的战略判断(2)

经济新常态四个“没有变”的战略判断(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个“没有变”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客观现实,同时还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要想真正使中国经济“没有变”,则在运行中必须立足于“变”,以变求突破,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可持续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第三个“没有变”是“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这是中国经济的运行基础和制度创新保障。运行基础主要是指经济规模增长和效率提升。中国经济仍拥有强大增长动力以支持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张,包括多达9.1亿人口的劳动力、高达691万亿元的存量资产、五年内超过100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和每年近30万亿元的巨大消费能力。中国经济也具备强大的人才基础和创新能力以支撑经济效率的提升。目前,我国从事科技研发人员的总量已接近500万人,占世界研发人员总量的26%以上,远超过美国的18%占比水平;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1%,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具备了创新型国家的典型特征,并在航空航天、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制度创新保障是支撑发展的金融条件、财政条件不断优化和改善。金融条件的创新体现在我国大力推进金融市场有序竞争,着力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实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大力发展股票和债券市场等等;财政条件的创新体现在我国税制体系不断优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空间和模式不断拓展,预算管理体制日益规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更加全面、更加高效等方面。金融、财政的不断创新完善为经济的持续良性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第四个“没有变”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既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目前,产业创新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服务业的增加值超过GDP的50%,位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较第二产业占比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较快,成为支撑服务业增长、优化服务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基础和第一推动力,2014年我国的专利和专利申请数量已达到92.8万件,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一,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加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局面初步形成。模式创新是生产和流通组织方式及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调整和创新,如参与式模式的兴起、分布式理念的拓展和智能化体系的形成,众筹、众包、众创、众扶是参与式模式的代表,云计算、大数据和泛在网络是分布式理念的体现,小型化、柔性化和专业化是智能化体系的具象性表现。制度创新则体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截至目前,中央深改组已召开会议18场次,审议通过了各类改革方案和重大文件达92件,涉及经济体制、市场运行、产业组织和产权体系的各项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同时,我国法律体系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也在加速进行,十八大以来共新制订和修订的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达68件,广大群众关注的《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等正在紧张的修订之中。

这些“不变”表面上是着力于中国,实际上则会对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例如中国的产业升级,会向世界各国、尤其是亚太地区释放新的产能、市场空间和优质投资;中国的改革开放,则会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并且让国际规则、生产要素和产业链体系在更大的领域内产生效益。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将与世界各国一起分享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又将推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四个“没有变”用“不变”为波折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