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蚊蝇腐败须打通权力监督“最后一公里”

治蚊蝇腐败须打通权力监督“最后一公里”

节日期间,河南省平顶山一村会计代表村两委慰问一户贫困群众,趁人不注意将200元慰问金中的100元据为己有。从“养命钱”“救灾钱”“土地钱”到“孩子钱”“死人钱”“扶贫款”,今年各地通报多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蚊蝇腐败”案例,虽然涉事人员职务小、金额不多,但点多面广如蚊蝇扑面,具有鲜明的基层腐败特点。(11月30日新华社)

钱不多,但每一分都事关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无论什么时代,贪污百姓“救命钱”都是不折不扣的犯罪行为。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样的犯罪行为在基层并非个案,各项惠农政策几乎无一幸免。面对无孔不入的蚊蝇腐败,既要下大力气清除存量、遏制增量,更要打通基层权力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蚊蝇腐败泛滥并不奇怪。一方面,国家扶贫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投入民生领域的资金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监督机制缺位,“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在基层干部的权力长期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蚊蝇腐败几乎是必然的。

遏制蚊蝇腐败,必须打通基层权力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把“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关进笼子里。其实,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相对于监督大权、重权,监督基层干部的“小微权力”要容易得多,关键在于决心。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纪检部门在网上建立了一个民生监督查询系统,涉及民生项目的资金全部公开,而该系统在乡村的终端是一台可以简便操作的触控一体机,农民可以随时查询。别小看了这个监督查询系统,也别低估了农民监督权力热情和能力,只要是愿公开、敢公开、常公开、真公开,蚊蝇腐败就会失去存在的土壤。

同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也要破题、深化。在蚊蝇扑面的现实面前,乡镇纪委书记一年办不了几个案子的情形必须改变,若继续“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就是失职,必须问责。事实上,只要用制度真正激活和整合现有的县乡纪检监察资源,就能在乡村形成一支“看得见也管得着”的监督力量。

打通基层权力监督最后一公里还需依靠群众的力量。蚊蝇腐败之祸,当地农民最能感受、最有发言权。河南、上海等地借鉴中央巡视工作经验,探索市县党委巡察制度,通过市巡察县乡、县巡察乡村,将反腐劲风吹至乡村最基层,此举值得推广。

目前,扶贫工作正如火如荼,贫困群众将获得更多真金白银;又到了年终岁尾,自然少不了各种慰问。奉劝少数基层干部洁身自好、打消邪念,别走向不归路。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