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几大误读

人民币“入篮”几大误读

原题:纳入SDR后人民币将大幅贬值系误读

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且权重占比超过日元和英镑,位于美元、欧元之后,成为SDR篮子第三大货币。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撰文指出,人民币成功加入SDR,对于国内金融改革以及全球货币体系调整都是里程碑事件,意义重大。而市场上有关人民币纳入SDR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入篮”后人民币将大幅贬值等均为认识“误区”,亟待正本清源。

误区一:人民币“入篮”只具有象征意义,实际意义非常有限。

不少观点认为,SDR只是IMF记账单位,由于其不能直接用于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人民币入篮只具有象征意义,实际意义非常有限。但在笔者看来,上述判断,轻视了人民币加入SDR对国内金融改革以及全球金融市场改变的里程碑意义。

人民银行金融危机以来对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推进,并辅之以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等多项改革。考虑到当前欧洲日本经济低迷,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美元仍保持一家独霸,此时人民币加入SDR篮子,对外有利于改进全球国际货币体系,维持全球金融稳定,对内有利于提升中国金融话语权,维护储备资产安全,以及配合“一带一路”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人民币双向应用,这些重要意义不应被忽视。

误区二:人民币加入SDR提前透支了改革预期,日后改革步伐放慢。

此次人民币加入SDR篮子是对以往金融改革成果的肯定,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改革之路会有所停滞。实际上,人民币开启国际储备体系之路更加需要加速改革,如金融改革方面,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大力发展人民币相关金融工具以扩大人民币适用范围。与此同时,国内相关配套改革也必不可少,如国企改革,简政放权,法制建设等等,毕竟唯有加速改革才能更好的适应更加开放的市场,避免金融风险。

误区三:人民币入篮权重仅占一成,比重低于预期。

根据IMF公布的新公式,SDR篮子中各货币的权重分别是:美元41.73%,欧元30.93%,人民币10.92%,日元8.33%,英镑8.09%。不少观点认为,人民币仅为十分之一,比重低于早前四分之一的预期。

人民币首次纳入,便超越日元与英镑,位列第三,已经表达了IMF对于人民币五年来广泛使用的肯定。当然,考虑到未来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预计五年后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深入,人民币占比进一步达到14%-15%左右的水平并非难事。但笔者认为这一比重十分合理,对人民币而言已经是重大利好,不应有过度负面解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