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民阅读成为一种生活风尚

让全民阅读成为一种生活风尚

12月是“全民读书月”。2000年设立“全民读书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三五”规划倡导全民阅读……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全民阅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不少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更是走在了引领全民阅读的前列。

阅读如何改变民众生活?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全民阅读的质量?记者对参与或关注各类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学者进行了采访。

信息时代阅读方式发生改变

2013年8月,全民阅读立法被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时,记者曾对公众当时的阅读状况进行采访。“我那时候发现身边一个读书会都没有。目力所及,反而是手机阅读来势汹汹,很少见到‘手不释卷’的人了。”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谢锡文对2013年全民阅读状况的印象。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长钱军认为,从历史来看,“耕读传家”是我国古人推崇的民间传统。但从实践情况来看,我们的阅读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今年4月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减少了0.21本。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数据发布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曾表示,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阅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国民阅读率一直偏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表示,一方面,现在的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重物质甚于重精神,对阅读缺乏应有的热情。另一方面,我们在满足年轻一代阅读需求、引导社会大众阅读取向上,还有不到位、不切实的地方。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增强,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成长,新兴的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并驾齐驱,甚至大有超越的趋向。

全民阅读引发热潮

简单得出“中国人不爱读书了”的结论并不能让人信服。为了便于调查,谢锡文等人在2013年底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面向社会开放,并以报名系统作为问卷系统,获得了大量的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文学经典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于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民众怀有极大的求知热情。

“我们的讲座现场只可容纳200人,每期报名人数却达四五百人。”谢锡文坦言,人们并非不爱读书,只是缺乏引领读书的氛围和条件。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号召和推动下,全民阅读在社会上引发热潮,全国各地都为构建书香社会而努力。近两年来,江苏、湖北等地纷纷推动全民阅读在地方的立法化。今年12月,全国各地开展的“全民读书月”活动精彩纷呈:“人人读好书,共筑中国梦”、“互联网+读书”、“让书香弥漫白山松水”……以不同的主题和形式在各个城市引领起全民阅读的生活风尚。

钱军认为,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会阅读设施的不断改善在全社会营造了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无形中向民众传播着阅读理念,也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自“全民读书月”设立以来,深圳从“文化荒漠”变为一座书香城市,从理念、设施、举措等方面为全国其他城市做出了良好的示范。2013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正如白烨所说,设立“全民读书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及社会各行业开展的阅读活动,不仅有必要,而且富有成效,形成了一种促进读书的公众舆论与社会气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