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合格 还有哪些心理路障需清除? (2)

领导干部要合格 还有哪些心理路障需清除? (2)

“官威”思想:耍威风、讲排场,刷权力的“存在感”

虽然官员应当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但“官本位”思想、“当官要有官威”的想法在一些干部身上根深蒂固。在工作上除了作风粗鲁、霸道,还表现在“折腾人”上。遇到规定有自由裁量空间时,一些基层干部会寻求权力的“存在感”,要么把可走可不走的环节都让群众跑一遍,要么把事项拖到最后一天才办理。

而群众最常见的官威,则集中在仪式、待遇上——前呼后拥、高接远迎,包有人拎、伞有人打。比如在调研过程中,有些基层干部为向上级来人表达敬意,跑到高速路口迎接,送到管辖地界才走。前来调研的领导起初会制止,有的后来也就顺水推舟了。

对此,某省省委一位副秘书长说,去年她在参与省会城市一处大型烂尾楼盘的处理善后时,见到该市信访局局长的日常工作状态:只见这位局长半靠在椅背上,跷着二郎腿,在下属和群众面前,摆出一副说不出的傲慢和无礼。

部分领导干部这种总觉得自己与周围人不同的优越感,在各类场合总想着刷一刷身份和权力的“存在感”的心态,不仅不会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反倒会令群众产生厌恶心理。

—— 点评:做官摆架子、耍威风、讲排场,认为“水至清则无鱼”“迎来送往增感情”,这些都是传统的封建官场陋习,也是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摆正与群众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勿以小利而沾之,勿以小情而徇私。

“局外人”心态:不把自己摆进去,对纪律选择性执行

严以律人、宽以律己,对下级讲规矩、对自己讲宽容,这是典型的“看客”心态,也是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局外人”心理。

对此,一些机关工作的普通人员深有体会:“现在一些领导,尤其是个别‘一把手’,天天嘴上讲纪律、讲规矩,却时不时地违反纪律、破坏规矩,让人难以接受。”有的领导对规矩、纪律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无视,“在车辆使用、财务纪律等方方面面都能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局部范围,作风建设力度存在层层“衰减”的情况。“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在省市县层面,作风建设抓得比较严、比较实,而到了乡镇基层,一些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不以为然,甚至是置若罔闻,造成了“肠梗阻”。

除了“不把自己摆进去”的“看客”,还有习惯充当“好好先生”的“看客”。河南新乡市委原书记李庆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被追责的案例,就是这种“看客”的典型。有干部在谈起这起事件时说,“好人未必是好官,不愿得罪人,维护一个,失去一片。”也有干部说:“一把手不敢担当,不敢碰硬,一个组织、一个地方必定正气不彰、邪气上升。”

—— 点评:严以律人、宽以律己,对下级讲规矩、对自己讲宽容,这是典型的“看客”心态。实践证明, “上行下效”是党风、政风乃至廉政建设的基本定律,只有从上做起、自上而下、以上带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才能树立正气、压倒邪气。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