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大学办学特色的三个层次(2)

彰显大学办学特色的三个层次(2)

大学之兴:彰显特色

一是坚持大学定位特色,培育形成与大学定位相适应的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同类型的高校完全可以形成各自的“状元”。一旦定位明确,就要坚定不移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的三个毕业生到同一个单位工作,领导布置一个课题,问谁愿意承担,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回答:我考虑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如果有意义我就做;浙江大学的毕业生也说我考虑考虑,“能不能做这个课题?”如果能够做我就做;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则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我来做”。表面上,该故事褒扬了一所大学、贬抑了两所大学,实际上,三个毕业生的回答恰恰彰显了三所大学的风格:北京大学的怀疑精神、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和清华大学的敢为精神,这种风格是大学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异质性的,没有优劣之分,都是社会所需要的。

二是坚持学科建设特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学科特色是一所大学最核心的办学特色,在办学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所大学往往都会形成数量有限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形成常常来源于优势学科的凝练与升华。在当前形势下,大学要办出特色,不是靠追求规模大、学科全来完成,而是要彰显学科优势,坚持有所不为,挖掘大学自身所具有的若干个优势学科,追求差异化卓越。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的路径主要有三:一是推动学科集群发展,形成“抱团作战”的姿态,牵头学科承担领导角色,支持学科起好支撑作用;二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在学科群内部、不同学科群之间培育学科交叉点和新的增长点;三是设立学科特区,采取差异化的学科发展政策和考核制度,做强优势学科,形成学科特色。

三是坚持学者个体特色,培养学生个性特色,形成合理的学者学术分工体系。社会发展是五彩缤纷的,市场需求是五花八门的,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往往偏好于个性化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绝不能满足于一个“模子”灌出来的“标准化”人才,而是要因人施教、因学科施教、因需求施教。为此,应该强调学生的选择权,并且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必然会彰显出学生个体的意志和特质,从而形成鲜明的“产品差别”。个性化的学生是由个性化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者的学术分工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科分化的大背景下,大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面对的是专家时代。专家就要学有所“专”、学有所“长”,这个“专”和“长”便是学者的特色,不能要求“十项全能”的学者。学者分工的形成是建设好强大学科团队的基础,每一个学者都要思考自己在一个学科中的“定位”。

(作者系宁波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