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惯性不除,则放狠话治理无解

权力惯性不除,则放狠话治理无解

当下的环境治理,许多官员一到考核就紧张、一挨批评就夸户口说狠话,这样的情况近年来并不少见。而事实上,这样的“狠话”往往事与愿违,甚至成为揶揄政府的话柄。殊不知,污染物是长期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不可能靠说狠话“一抓就灵”。铁腕治污更要理性和耐心。(12月14日《人民日报》)

狠话治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其深层的社会心理不仅在于当下的权力生态中缺乏一种较真的为政文化,使得很多狠话到头来都只是口舌之快的临场快感,而更在于问责和监督机制的乏善可陈,以至于其在客观上助长了狠话治理的嚣张气焰。当官员说狠话后能够“按兵不动”,当现实无数次验证官员并不需要对当初的狠话负责时,那么,这种纵容便很可能凝结成一股心照不宣的力量,继而“营造”出狠话治理轮番登场的畸形奇观。

如果说官员的一些狠话是缘于落实措施不力,事后监管不当而造成了目标的“失守”,那么,那些明眼人一眼便能洞穿的狠话治理反倒可以凯歌高奏的呈现形式则算得上是权力对民众的赤裸欺骗。或许在某些时候,一些官员的狠话有着言不由衷的内心苦楚,有些时候也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但是,这权力谱系中折射出来的乌托邦治理心态以及撒谎成性的惯常嘴脸,却不得不让人警惕。

其最大的危害便在于,这种只逞口舌之快而无落实之力的狠话治理,它极易让官员陷入无法自拔的糟糕泥潭。当官员说出狠话却没能兑现时,除了惯有的责任推卸外,更多时候他们采取的是用更多的谎言来为当初的承诺买单。这样的现实累积,便很容易让官员的诸多话语进入“不断说谎——不断圆谎”的恶性循环。而它带来的恶果,便是让民众在对环境治理一遍遍的期盼与失望中,失去了对权力的基本信任和起码的好感。

更不能忽视的是,一些官员为了应付上级的盘问和民众的指点,其制造出来的狠话治理往往在一开始却能够获得他们的好感,并为自己积攒了不少的褒奖。可怕之处也恰恰在此,当官员乐于用一些狠话去堵住上级和民众的嘴并屡试不爽时,他们真正用在践行上的时间和精力便会大幅减少,以至于很多问题被掩盖,诸多治理良机被错失,由此衍生的系列恶果也不断呈现。

权力生态中容不下不切实际的狠话治理。诚如评论讲的那样,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铁腕治污不但要理性,更要有耐心。但如何将理性与耐心有机结合,如何让权力在这个过程中担当起合适的角色,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者,要用制度去扭转权力“言而无信”的现有状态,并通过实实在在的奖惩机制去铲除狠话治理的滋生土壤,让其不再充当恶的示范。而在另外的层面,则是要求我们的官员要走出对自我权力高度自信的认识误区。因为污染治理在很多时候都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它背后牵涉着诸多部门的协调、各方利益的考量以及多般现实的掣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显然是不能靠某一官员拍板而定的。而如果这样的权力惯性不除,那么,狠话治理便始终无解。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