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
——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品牌经济比重显著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城乡区域发展趋于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经济总量扩大。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全国争先、中部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向四万亿元冲刺,涌现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经济强县和开发园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人均指标前移。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整体脱贫。
——文明程度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体现徽风皖韵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上升,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制度体系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和改革成果。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