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岂能成了“校企”利益输送链?

“学生工”岂能成了“校企”利益输送链?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进珠三角,试图通过这里洞察到中国制造业的真实生存状况,记录下中国制造业的突围之路,探寻到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第三篇解读生产线上的特殊群体“学生工”。(12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读完这一则新闻,笔者感慨慨颇多,心里面产生几个疑问:其一,“学生工”问题相关监管部门会有所不知?其二,学校获“人头费”是否涉嫌腐败问题?其三,当“学生工”是否是学生们自身的意愿?其四,“学生工”能否真正起到提升素质的作用?对于这几个问题,值得相关部门深挖解剖,说不定还能挖出几条“蛀虫”来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其实,叶圣陶先生所言,就是倡导教育应“以人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然而,通过这则新闻便知,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已经与企业形成了利益链,很多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不及待地安排学生去顶岗实习。实际上,学校以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教育方式,并不讨好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该方式只不过单纯为了满足“校企”之间的利益而已,而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早已置于身外,已不知在何处。

况且,被派送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多数是进入专业不对口、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单纯当一名生产线上最普通的操作工而已,说通俗一些就是“代工机械”罢了。试想,这样的顶岗实习方式,又岂能不让学生没毕业就已厌倦工作了?能让学生带来怎么的改变?能为学生提高多少水平?不言而喻。难道,这不正是学校教育方式的失败?所以,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顶岗实习之路该何去何从!

话说回来,对于“学生工”问题的形成,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学生工”问题早就出现,只是一直没有引起广大媒体及社会的关注。既然问题早就形成,那么作为监督部门特别是监督学校的教育部门,又岂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存在?然而,无论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存在,但让“学生工”成“校企”利益输送链,确实不该,就应当首问监管的失责,监管不力,才造成问题的发生。假如能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信“学生工”问题也不会如此“火热”。

所以,当前要推进学校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首先就要砍断“校企”之间的利益输送链,严惩利益腐败问题;其次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督,防止学校打着“顶岗实习”的旗号,“赶鸭子上架”;再者,学生们要学会利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而对企业要解决用工方问题,还需要从创新经营理念为抓手,转型升级。唯有如此,才能使得“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实现共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