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在社交媒体上,借名人之言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的手法并不鲜见。前一段时间,马云“很忙”,因为不少“心灵鸡汤”都被冠以“马云说”;莫言获诺奖之后,也有不少“心灵鸡汤”被冠以“莫言说”而刷爆朋友圈。随着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成为热点人物,她的“名人效应”也随之凸显,好事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良好的造势机会的。当伪造者看到自己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时,可以由此获得某种成就感。当然,这一行为也不排除是一些公众号为了增加阅读量、吸引粉丝关注所为。
炮制“心灵鸡汤”一直以来就是社交媒体的“拿手好戏”。微信朋友圈里“鸡汤党”、“养生党”、“吃货党”、“自拍党”、“爱心党”、“母婴党”、“谣言党”、“求赞党”、“不转死妈党”……真是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其中“鸡汤党”一直是长盛不衰的派别。在微信朋友圈,总有那么一些人总是那么的亢奋,每天像打了鸡血似的不遗余力转发各种心灵鸡汤。而现在,诺奖给了“心灵鸡汤”段子手一次机会,屠呦呦给“心灵鸡汤”段子手一次机会,段子手们自然会顺势而为,因此伪造版的屠呦呦致辞也就应运而生了。
伪造的屠呦呦“致辞”刷爆社交媒体,也说明了我们公众基本辨别能力的弱化。有些人,一看到朋友圈各种“好文”,不加思索不加分辨不加考究,一键转发,你转我也转,反正也不多花你一分钱,不转白不转。再加上屠呦呦是诺奖当红名人,公众对名人普遍怀有崇拜之情,不会去怀疑内容的真假;而且伪造的屠呦呦发言确实有其合理之处,叙事方式和故事结构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以至于“以假乱真”。殊不知,你这不加思索的一转发,有时往往会成为谣言的推手,掉进别人预先为你挖下的“坑”里。
伪造的屠呦呦“致辞”刷爆社交媒体,一方面说明公众对诺奖得主的关注与敬重;另一方面,这事也提醒我们,微信朋友圈真是个暴露智商、情商的地方,大家可要小心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