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害惨了”农村学生!

新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害惨了”农村学生!

各地都落实了“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提高乡村教师聘任中、高级岗位的比例。”站在教育公平的层面上,我们要对“职称评聘制度改革侧重于农村教师”以尊重和理解。

农村小学(非“镇中镇小”)符合评聘年限的教师“即评即聘”,通俗的理解为“全评全聘”。不再受名额限制、不再审查文章发表、不再考核教学成绩、不再参考获奖情况等,这本是一件满心欢喜的事儿。让苦苦坚守、扎根深山、默默奉献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感受党的温暖,得到心灵慰藉,是党中央体恤乡村教师的“教情”。可这政策的落地就产生了“严重过敏”现象。

学校性质的划分上“划伤”了镇中镇小老师们的心。把学校分为两类:限指标评聘的和“即评即聘”的。一般是“镇中镇小”限指标评聘,其他学校就算偏远地区学校,实行“即评即聘”。同在一个街上,一个在东街算中心地区学校,一个在西街就划为偏远地区学校。中级职称评聘时对照文件来,东街的学校严格执行限指标评聘,西街的学校就“即评即聘”。有的地方“镇小”和“村小”之间相隔不足千米,“镇小”落聘教师工资待遇同比会相差近千元,心不碎都不行。教师的内心“失衡”势必工作“失劲”,终究是学生娃娃“受灾”。

很多教师的进取心被“不公”的评聘制度“挫伤”。对于那些踏实工作,辛苦钻研的老师来说太不公平。年年教学成绩优异、累获表彰的、贡献突出的与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同工同酬”。有回归“大锅饭”的感觉,“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制度本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激励我们在无限的空间把事情做得更好会,就算不“奖勤罚懒”,至少也得“奖勤限懒”吧!可见这个评聘制度有失公允。最终“受灾”的还是我们的孩子。

这个“宽宏大量”的评聘制度助长了“懒惰”之心。教师队伍中的“南郭先生”,“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以难为难”、“得过且过”、年年综合考评“垫底”,参照“老版”评聘制度,这辈子要“迈进”中级职称“够呛”。可人家的职称这次偏就“爬”上去了,工资涨上去了,不但“沾沾自喜”,还“劝导”他人“何苦奋斗”。涨工资没能“涨”起他对工作的责任感,对于这种人政策“失算”了。这个政策不是在“鞭策”懒,而是在“催化”懒!让“不懒的”天天陪着“懒的”也会慢慢的“懒下去”。近日,笔者采访了六间乡村偏远小学的学生,学生说出了他们的学习过程,音乐课美术课没有上过,多数都上成体育课,体育课就是“耍课”,很多时候本来不是体育课,老师也要上成“体育课”;上课老师经常不是打瞌睡就是玩手机;还有学生反映他们很少做作业;他们的作业很少批改……相比之下,“镇中镇小”的老师们“顶”的压力要大多了,三天两头的“迎检”是“头刀菜”;学生成绩落后于“村小”要“严惩”;“真正”的全日制工作制,七点到校五点放学,中午还不得休息,必须陪学生在学校用餐,在教室“守候”学生午休;整天是粉笔、红笔和黑笔在循环。好羡慕村小“朝十晚三“的作息时间。导致了一个“怪现象”,很多到村小支教的老师不愿回来,村中村小要“裁员”到镇中镇小还实行“末位淘汰”,“末位”者去。由此可见,农村学校被这个“奇葩”的评聘制度一“折腾”,搅得镇中镇小的老师工作激情也没有了,责任心也丢了!和村小相比,干得多的拿得少,耍得好的领得多,心如何平静得了!镇中镇小的老师心“苦”了,学生能“甜”到哪里去的?

社会的进步让农村的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大大提高,很多家长在关心学校的教学效果。他们发现学校的“走势”不对,想尽一切办法将“心肝”些转学到城市的学校。全家“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当“陪读”。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学生军”放着家乡宽敞的教室不坐,跑到城里“争老师”“抢座位”去了,城市学校的大班额“应运而生”,八十人九十人一班太常见,城里的老师也怨声载道,学生也疲惫不堪。这个新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害惨了”我们的农村娃!

我想得太多太多,越想越后怕。现在这个局面,如果是能认真落实教师职称“能上能下”,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制定一定的“底线”来“修饰”现行的评聘制度,体现多劳多得,贡献越大得到也越多的按劳分配原则。制度不力,思想错位,严格执行制度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保证。以制度促进教师的思想进步和能力提升,保障教学效果。只有“治”好教师的“懒”病,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生机。以此来还教育一份真诚,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成为教师职称改革的“牺牲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