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需把握四个平衡

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需把握四个平衡

“四个全面”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背景对国家未来改革方向、发展道路的系统思考,又是其对我们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方略的总体部署。中央多次提出要深入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我们认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难点在于分寸的把握,实践中需着力把握好四个平衡。

创新和初心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学习、引进、借鉴和创新西方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的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西方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潮的涌入,激起了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交锋和震荡。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试错成本太高。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慎终殊为不易,难就难在人们常常因走得太远,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要让人民富裕、让民族振兴、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能把提高国力的手段与推行改革的意图混为一谈。转型期的诸多社会问题也充分证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国家治理过程中盲目的拿来主义必然会导致水土不服,只有不忘初心,方能得以始终。“四个全面”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藉此坚守希望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初心。

地方和中央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通过政绩考核和政策扶持来调控和激励地方,形成了晋升锦标赛式的央地关系。由于经济绩效排名对地方官相对政治位置、财政激励及控制权收益的影响立竿见影,而“四个全面”则是一项长期、艰巨、触及地方利益的工作,成效难以量化。因此,有人认为把精力投入政治工作会直接影响任期收益,还有人认为千秋功过最终还是以老百姓收入是否增长为准。这种央地间视角的差异正是政令推进过程中,运动式响应、模糊化解读和间歇式推进现象时有发生的原因。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