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二,中国国有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谈问题的前提是不能否认成绩,因为中国是“二分思维”。一说问题,都很严重,一说成绩,就很突出,所以一定要冷静地看待问题。问题就是机遇,但是我们不能漠视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西方金融系统和大企业受到了重创,但是中国企业的规模和盈利在全球的地位呈跳跃式攀升。BBC(英国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都拍过类似的纪录片,其中有一部叫做《中国人要来了》(THE CHINESE ARE COMING)。其中有一个镜头,采访的是美国的一位议员,他的话听起来很中肯。他说,中国人现在具有的精神就是我们美国人过去所具有的精神。结果他们来了,我们应该感到欢迎,我们要欢迎他们,也要重振我们美国人过去的创业精神。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面对全球各个方面的挑战,我们国家在很多领域已经站在排头兵的位置上。
(一)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关于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我认为有七点比较重要。
第一,在治理结构上重叠、复杂,相互制衡、协调关系缺乏清晰的定位;在治理功能上,董事会与管理层未能获取其应有的权利,没有充分行使其应有的职能,制衡不力、效率受损。效率受损就是制度力不够,准确来说是制度结构的竞争力不够。
第二,企业增长模式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企业大而不强。
第三,组织架构中链条过长,在权力配置上过度分权,总部配置资源、协调内部交易的权威不够、能力不强。这些国有企业大部分是大企业,大企业有一个通病——科层结构。这个词很有意思,当管理层每增加一层,利好信息失真36%,利坏信息失真47%,如果超过三成,基本全部失真。富士通的老总有一次发现,他在总部开会时,让大家往东走,到基层的一线问,大家都在往西走。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昨天开会了就让往西走,这样的问题只有一家公司妥善解决了。他是怎么解决的呢?通过企业大学的形式,利用60%到80%时间,把人员集中在一个村里边进行培训。与其说他是一个董事长,不如说他是一个校长。其他公司这个问题全部没有得到解决,或者没有全部解决。这就是组织架构导致的信息失真。
第四,资产配置上仍存在横向无关产品多元化的问题。企业也是一个利维坦,具有无限扩张的可能。什么是无限扩张?——纵到底、横到边,就叫无限扩张。
第五,在价值链的管理中存在“大而全”的情况。
第六,企业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管的配置、定价、考评,过度依赖组织方式,排斥市场方式。有些有能耐的,价值再多,但是回过头过来,仍然在这个市场。什么叫人力资本?什么叫劳动者?比如我在天安门广场有一个工作,然后你一听工资就过去了,都挤着上公共汽车,那这人叫啥?劳动者。啥叫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说,我要讨价还价。现在中央把人力资源当成地域资源,中国人很难区别劳动者、人力资源和高端人才,这三者区别不开。我们现在经常把高端人才当成普通劳动者去管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七,企业内部为争夺有限资源的寻租行为腐蚀了企业的制度、程序。主要是企业内部各个机构的功能。功能没边界,特别是有些部门的领导强势,他就会争取资源,那把弱势部门的权力都夺走了,他夺的时候不说夺责任,他关键是夺利益。当然,过去实际中国的文化很有意思,一看强势的人,大家都说NO,但是要跟着强势的人谁都高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