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话语重建的三个问题

社会科学话语重建的三个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人类社会的发展遭遇了全球化和后工业化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种社会转型也要求社会科学研究应当担负起探索走向未来道路的任务。而为了承担起这项任务,就必须处理好历史与现实、数字与事实、自然与社会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历史与现实”既是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它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历史观;“数字与事实”意味着我们应当拥有怎样的一种科学观念,是直面事实去开展社会科学研究,还是把视线全部投向事实的可数字化方面?“自然与社会”是指在研究中如何处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成为自然科学的镜像,还是应当拥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许多历史上的社会现象都会在历史横断面上铺展开来,从而使社会科学研究可以把历史放置在现实之中。其实,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独特的社会现象,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并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应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重心,至多只是我们把握现实之历史脉络的材料。反之,如果把历史积淀下来的因素作为关注重心,就会低估那些伴随时代发展而新出现的因素的价值,就会对历史上的辉煌抱有诗意的幻想,甚至总会找到证据证明今不如昔。事实上,在人类进步的足迹中,我们看到的恰恰是那些新生的社会因素逐渐成长起来,并引导着历史前行的方向。特别是在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使得历史积淀的因素、新生的因素都汇聚到了一起,并相互激荡,甚至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风险社会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科学研究应当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哪个方面呢?我们虽然主张从现实出发,但决不是从历史积淀下来的那部分现实出发,而是要从新生的社会因素出发。唯有如此,才能提升研究的价值,才能找到人类前进的方向,才能把人类从当前的风险社会中引领出来。

当我们从现实中正在成长的因素出发去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时,又该如何处理社会科学自身发展史所给予的一切?科学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特别是对于作为思维赖以进行之基础的知识而言,必须最大可能地加以继承。但是,这种连续性是建立在某种话语得以延续的基础上的,如果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种话语对另一种话语的替代,那么,历史上的科学就可能消失。科学是有历史的,现代科学仅仅是现代的科学。当人类走进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就会去建构新的科学。正像现代人嘲笑古代神话和原始巫术一样,后人也可能会对今天的科学之肤浅表达相同的看法。所以,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无法指望把工业社会历史阶段中建构起来的现代科学完整地继承下来。如果要讨论现代科学对面向未来的科学建构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那就是在现代科学的解构中会留下一些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作为知识而被面向未来的科学建构所接受。

其实,我们已经被置于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以往的认识以及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路径都陷入了失灵的境地,致使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也无法从任何一个切入点介入而获得合乎逻辑的对世界的整体性把握,哪怕是形成片断的正确认识,也变得极其困难。科学对社会行动的作用力下降了,使实践越来越丧失了合适的科学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基于时代中新呈现出来的现实去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并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于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以求为行动提供理论支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