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新体系应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心(2)

构建产业新体系应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心(2)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

中国经济时报:《建议》对“构建产业新体系”共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如何理解这些内容的核心?

赵昌文:《建议》提出的五个方面内容,虽然强调的重点不同,但核心是进一步提升工业、制造业的竞争力,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等,都是着眼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如果我们对照2015年上半年发布的被普遍关注并称之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就可以发现,实际上,“构建产业新体系”与这一战略完全是一致的。在《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还明确提出了“五大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九大任务”,即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十大领域);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应该说,中国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按照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差距还非常巨大。关于“十二五”期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可以用数量扩张和结构转型并存来概括。一是形成了量大面广的制造业生产基础和制造能力;二是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一些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大幅度提升,中国制造的名片和含金量逐步得到国际认可。差距仍然表现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缺乏,标准、品牌和质量管理水平的落后,等等。所以,“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客观地讲,还需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努力。

面向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实际上,转型升级本身并不是目的,而且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英文中“transformation”,本意是从低生产率的部门转向高生产率的部门。高生产率的部门意味着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高竞争力。按照“四高”的标准来看,未来中国制造业要和中国经济一样,必须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换言之,价值链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附加值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技术水平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竞争力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此外,除了构造新型制造业体系、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外,还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这些都是重点要做好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