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谢鲁江:“十三五”规划的突出特点和发展任务(4)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三)“十三五”规划的背景

1.国内背景

第一,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建议》是针对我国目前的发展背景起草的。第二,我国现在面临的发展任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三五”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

2.国际背景。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建议》中说,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这是我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

第二,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过去的困境,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但另一方面,光明前景在召唤。所以,我国现在要做的是尽快从深度调整中走出来,拥抱新产业革命,赚到第一桶金。机会是均等的,率先调整出来的国家当然就会领先。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所有的努力,最终都会体现在经济增长上,经济增长是最综合的反映。我国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困难很大。需求不太热,消费稍微好一点,投资不行,因为产能过剩,投资很一般。现在的投资稍好一点,一是中央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投资有一个很大的激励;二是新型产业革命也给我国提供很多投资热情,比如以马云为代表的企业家的投资热情;三是推行“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要搞基础设施建设也给我国带来一些需求。但是,这些投资都还没有形成规模,还需要我国做很多工作。供给方面,现在的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产能普遍过剩,老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对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动力,新产业结构还没有真正起到替代作用。解决这些困难的真正出路不在于用总量刺激方式去刺激总量,而是要进行结构调整、结构优化,同时要拓展新的总量空间。所以在对外开放那一部分,“十三五”规划特别强调了拓展新的总量空间。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创新和创业,要鼓励创新就需要改革体制障碍,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上,全世界都在进行深度调整,而深度调整要解决的是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结构问题;二是体制问题。美国主要是结构问题,所以奥巴马上台的时候提出口号:一要重新振兴美国的制造业(这是调整产业结构);二要重新塑造美国的中产阶级(这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利益结构)。通过经济增长的态势可以看出,美国在结构调整方面还是比其他国家先行了一步。

欧洲的深度调整,难度比美国还大。欧洲主要是体制问题,福利国家体制维持不下去了,又难以改革。维持不下去是因为国家的经济实力、财政能力都达不到了;难以改革是受制于选举体制。因为全体老百姓都是既得利益者,企图减少老百姓福利的人根本当选不了,而已当选的人都要讨好老百姓,不会改革。连欧洲人自己都说,他们掉入了自己的体制陷阱中了。所以,在欧洲,福利体制越好的国家,日子就越难过。德国从战后经济复苏一开始就没有走福利国家体制,不是从摇篮到坟墓都包揽的高福利体制,而是给老百姓提供必要的社会安全网。因而,欧盟国家里德国的财政状况最好。

现在,全世界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适应中国的崛起。反过来,中国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美国和日本采取的方式就是把中国“打回去”——你原来在哪里,还回到哪里去——这是不可能的。中国一方面要求世界适应自己,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变革。《建议》里有关开放的部分,体现了这种思想:中国主动调整来适应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变化,这必然引发全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秩序的深刻变革;过去是世界变革好了中国来参与,现在,中国是要置身其中积极地引领变革,强调要增加在世界体系中的话语权。

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是西方国家应对中国崛起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一个结论。美国二战之后是搞工业化,德国经济奇迹、日本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都是搞工业化,以制造业为主。后来,成本越来越高,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就把制造业往外转移,除德国留下制造业之外,其他国家基本都往外转移,导致产业空心化。美国后来靠所谓的后工业经济,以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主,像比尔·盖茨的微软、因特尔、互联网,像华尔街的金融业、保险业等来促进经济发展。这确实拉动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传统制造业丢掉之后,就业也没了。经济学家称之为“无就业的经济增长”。

我国也要注意“无就业的经济增长”问题。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特别强调要把制造业转移出去,重点发展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些产业需要中高端人才,但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不多;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但对就业贡献率相对较小。美国华尔街需要高端人才,微软公司需要高端人才,但基本不需要一般劳动力,处在传统产业里的人就会失业。美国贫富差距拉大就和这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奥巴马上台才提出“重新振兴美国的制造业”“重新塑造美国中产阶级”的口号。但是怎么去重新振兴呢?怎么去塑造中产阶级呢?美国后来在新产业革命中找到一条道路,就是拿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来改造传统制造业,形成一个新型的制造业,也就是再工业化的过程。奥巴马一再强调,要把“中国制造”重新夺回为“美国制造”。

“十三五”规划里讲,我国今后制造业发展要融合信息技术,要把更多的服务因素容纳进去,就是“中国制造二〇二五”,也是我国在追新兴产业革命的步伐。我国要保住中国制造业。这里,我想强调,一个国家的经济有两个最基本的核心,一个是制造业,一个是中产阶级。这两者是不能丢掉的。但是,不能丢掉不意味着维持原状,而是要不断优化升级,不断改造。所以,“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再工业化任务,且发展任务叠加,因为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农村还有很多劳动力,制造业也有很多落后的地方,还有很多短腿。但是,中国还要推进后工业化,同时又面临再工业化的调整。美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慢慢地走,中国现在要叠加,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同时要加速后工业化,又要跟上新产业革命的步伐。

新兴产业革命的突出特征就是个性化需求、智能化制造。新兴产业革命所形成的生产模式、生产方式、制造方式,叫“大规模的个别定制”。一是大规模生产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二是个别定制满足了现代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趋势。所以,中央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说,我国要抓住新的消费潮流。新的消费潮流,就是从过去大规模的群众的排浪式趋同式的消费,变成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但是,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消费的成本很高,所以现在就要解决问题,找到大规模个别定制的模式,而找到这种模式的关键就是把信息技术融进去,把大数据分析技术融进去,把服务融进去。这实际上代表着服务业怎么和制造业结合、信息产业怎么和制造业结合等方向。

“十三五”规划体现了一种很高的热情,满腔热情地去拥抱新产业革命,因为新产业革命是中国下一步发展非常重要的机遇。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