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五大发展理念”体会“十三五”规划的任务
“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也是“十三五”规划特别富有新意之处,即以“五大发展理念”来谋划“十三五”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一)创新
“十三五”规划把创新提得“顶天立地”,到了重到不能再重的程度了。首先,大家看“顶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不“顶天”了嘛,位置很高。另一方面,“立地”——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基点又是创新。可以说,在整个“十三五”规划里,最重要的发展理念就是创新,而且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世界蔚然成风,简直是要发起一场创新运动。当然,“十三五”规划在创新方面提了七个方面的任务,对创新就作了广义的理解。一般理解创新可能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但是“十三五”规划对创新的理解,还包括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创新。
1.创新要有新动力
一是经济发展要创出新的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源要素;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行为方式要创新;三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也要创新。通过创新来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2.通过创新来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
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它既带来了充分的调整余地和发展余地,也带来更大的回旋余地或者资源优化配置的余地。北京人才集中,所以就更多地发挥它的优质劳动力作用;河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一点,劳动力廉价一点,那就把劳动力进行产业化转移——各自都有发展优势,同时又能够相互形成配合。另外,产业界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网络经济、海洋经济的创新等等,通过这些创新来开拓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所以,“十三五”规划的思路是非常开拓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不局限于一时一地。
3.强调创新驱动战略、农业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李克强总理非常关注“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宏观调控强调一要稳;二要能控制住风险;三要精准调控;四要有创新的工具、政策思路。这些思路、做法都有很大的创新性。
1995年,中国的GDP第一次达到1万亿美元的水平,2015年中国GDP是10万亿美元——2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增长了10倍。美国1995年的时候是12万亿美元,现在接近17万亿美元,美国经济20年之后增长了5万亿美元。日本经济1995年时是世界第二,GDP总量接近5万亿美元,但是现在日本GDP总量是5.4万亿美元——20年只增长4000万美元,几乎是不增长。为什么不增长?因为没有必要的产业支撑。中国通过发展制造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美国通过发展信息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而日本传统制造业转移出去了,新兴的信息产业又没有,所以日本经济不景气。
4.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转型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要从过去依靠后发优势发展转向依靠先发优势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创新对于形成和保持先发优势是一个关键因素,是基点。中国今后的发展要形成自己的先发优势,不能老以发展中国家自居,老以落后自居,中国要先进,就得有先发技术;要领先于别人,就得靠创新。创新是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如何推动创新呢?第一,要破除僵化。这次创新还提出要思想创新、制度创新,这里实际上就是破除僵化的意思。苏联共产党的教训就是他们后来思想僵化了,体制僵化了,利益格局也僵化了,最后只好用外力来破除。之所以现在我国事业还充满活力,就是从思想解放运动开始,我国不断进行观念创新,不断去破除阻碍发展、阻碍积极性发挥的体制障碍、政策障碍。这是我国很好的一个经验,要继续发扬下去。
第二,要突出问题意识。创新不是为了热闹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切切实实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比如说现在要空间,怎么要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空间,蓝色经济是空间,“一带一路”是空间,都带有巨大的创新性。所以,创新要真正地解决问题,要确实见到成效。
第三,需要更加富有激励性和倾斜性的政策。这包括体制改革、对创新者的鼓励,科研体制、激励体制的改革等。在《公报》和《建议》里,比如说,“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最后无非就是激励。分配制度是什么?不就是激励?产权制度是什么?就是谁创新谁就有知识产权,这是要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知识产权,这不就是产权制度?人才引进就得给点优惠政策。过去的优惠政策是给外资的,谁带钱来就给谁优惠。现在呢?谁带创新成果、谁带技术成果给谁优惠。这些政策,归纳起来就是创新型、激励型的政策。所以,现在真的要重新学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创新劳动的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对创新劳动的成果给予充分保护,对创新劳动给予充分激励。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是由于小平同志采取了强有力的创新政策,设计这一套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国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让创新者先富起来。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很艰苦、创造性的劳动,激励大家更愿意从事这种创新性、艰苦性的劳动很重要。
第四,创新要强调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就是说要强调优化,比如说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更多领域,深化企业改革、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然后让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有更大的创新自主权。
创新带有很强烈的个性,所以创新的人掌握资源需要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具有自主权,这是很重要的。我国这种激励政策和管理政策也是需要改革的,比如说,“管住两头,放开中间”,前头对创新的支持,严格进行审查,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来出个什么主意就资助它;最后对结果进行审查,严进严出。但是,把钱给他了,把权利给他了,中间他怎么做,是不是中间过程可以给他更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让他自由发挥。这都是可以考虑去想想怎么样能够更有效推动的。所以至少《建议》里对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科研院所、科研单位的积极性是强调给予更大自由度,更大激励,更大自主权。
第五,打通创新的体制通道,构建创新体制平台。我国不缺创新的资源,政府也不缺对创新的关注程度和资金支持。问题是现在从创新到最后的结果之间,我国的体制是不太畅通的。我国当然要鼓励争相涌现“比尔·盖茨”,但是这里特别强调,政府要从对创新管理转向对创新的服务。我国怎么服务呢?不是说像仆人一样跑前跑后,最大的服务就是搭建好平台,打通好体制,然后让科技成果更加顺畅地走过各个环节,尽快变成产品,形成企业生产,最后形成产业规模。
这就需要金融的支持和政府的政策引领。现在进入创新创业领域的是什么人?是社会的主流群体,就是中产阶级。他们有风险承受能力,让孩子去创新、创业去。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比尔·盖茨也是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利用自己的钱创业,后来资本市场一个风投资本家给他资助就成立了微软公司,又借助美国股票市场快速从社会融资。我国社会自由资金是非常充足的,怎样开辟有效的体制通道,搭建有效的体制平台,把它引领到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这条渠道上来,就是我国政策需要做的。这不是我国体制改革需要做的吗?你不要让大家拿那么多钱去乱炒什么绿豆、大蒜,你让大家来炒创新成果,你让大家搞风投不是很好吗?但是你让大家做,你必须有一个相对比较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我国现在恰恰就缺资本市场。
我国有没有中产阶级?有。社会资金有没有?有。孵化器有没有?也有。风投有没有?也有。股票市场有没有?也有。但是这些东西各自为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很通畅的体制平台和体制通道。这是我国现在很大的问题,因此要创新体制平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