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常态下应提升现代院校治理能力
在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将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要把握职业教育阶段性矛盾规律,以此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新常态,就必须推进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实施院校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促进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国务院第188号令),标志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正式实施。该制度针对的是专任教师,对专任教师的任职资格作了规定,但对于学校的管理人员并没有资格要求。受此影响,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准入门槛,影响了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有些学校甚至将一些管理岗位作为解决引入人才家属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即为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如教授、副教授或博士),相应地在管理岗位为其家属安排工作,当然这些被安排的家属学历和职称一般较低,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因此,在职业院校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受行政化的影响,一些非常优秀的教师会进入管理队伍中来担任领导职务;另一方面受管理人员准入制度缺失的影响,一些无法获得教师资格或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员进入管理队伍。显然,这种现象并不符合管理人员专业发展要求。在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下,不仅要求教师专业化,同时也要求管理人员专业化,包括校长的专业化、中层领导干部的专业化、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是推动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没有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就不可能实现院校治理的现代化。因此,在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下,应实施院校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准入资格和发展性资格予以制度化确认。通过准入资格制度,保证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满足现代院校治理要求;通过发展性资格制度,满足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要求。学校的领导岗位是有限的,不是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获得领导岗位,因此,一些管理人员因长期得不到提升而缺乏工作积极性。实施管理人员发展性资格制度,将管理人员分为若干等级,对于表现突出、管理能力和水平高的人员给予资格认证,颁授更高等级的管理资格证书,并将资格认证与其经济和社会地位挂钩,资格等级越高,相应的经济与社会地位越高。由此,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满足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要求,促进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二)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院校治理的国际化
治理的国际化是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化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新常态。一方面,世界各国职业教育面临共同的使命和任务,即要求各国职业院校间加强交流与合作。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为了工作、公民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而学习的波恩宣言》中提出,“消除贫困、增进合作、保护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使命。[7]不论是消除贫困、增进合作,还是保护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抑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国际社会加强交流与合作,需要职业院校在此方面有所作为,需要职业院校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以便更加有效地应对全球化使命和挑战。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职业院校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院校治理方面都有一定差距,要求职业院校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融入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潮。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放也是改革。必须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该发展思路对职业教育同样适用。毋庸讳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始终在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中得到不断发展,加拿大的CBE模式、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等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以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在院校治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相对较少。其实,发达国家在职业院校治理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职业院校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与交流之外,还应在院校治理方面扩大交流与合作,通过学习借鉴他国院校的成功治理经验,提高院校治理能力,推进院校治理的现代化。
(三)深化治理结构改革,促进治理模式的开放化
当下职业院校采取的是一种科层制治理结构,行动逻辑通常是行政主导。这种行政主导的科层制治理模式有很强的封闭性,不仅不利于多元利益主体参与院校治理,也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下,职业院校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要求在治理结构上更具开放性,行业、企业、社区、学生、校友等各利益相关者都能有效参与学校治理,学校则能不断地从多元利益主体中获得办学资源和信息。另外,开放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属性,现代职业院校治理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正如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所言:“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教育界努力沟通和联络”;“教育与职业相沟通,学校与社会相沟通。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遵循开放性原则,不仅要求有黄炎培先生所言的开放的胸怀、与社会各界的开放交流,在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下,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办学资源的使用效益。
总之,在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下,通过深化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改革,基于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共治的治理模式,使学校不断从外部获得养分,进而持续改进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