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而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当前,在对非首都功能为何疏解、何为疏解、可以有何疏解等基本问题的判断趋向明晰、共识渐成之后,关于如何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疏解、疏解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把握疏解与稳增长的关系等关键问题,在认识和实践层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回应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认真研究首都北京城市功能疏解的规律性和特殊性。结合区域协同发展目标、北京市情和发展的现实环境,疏解非首都功能应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才能扬长避短、有序推进,最大程度发挥疏解效应。

准确把握“疏解”与“稳增长”的关系

当前,北京面临新常态下经济规律性放缓的压力,完成年度预期经济增长目标的任务艰巨,对经济增长降速的短期忧虑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非首都功能疏解长期任务的实施,“疏解”与“稳增长”的矛盾性大于统一性。要确保“稳增长”目标下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的实现,应以协调平衡两者关系为着力点。

准确界定“疏解”与“稳增长”的平衡点。“疏解”和“稳增长”的矛盾应在解决“大城市病”与“稳增长”的平衡问题中寻求破解,这一平衡点的判定应以“疏解”所释放的效益恰能弥补原有对“大而全”经济体系和过度集聚发展模式的逐步限制甚至放弃所带来的增速下滑的损失为原则。从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律看,城市经济转型与功能转型具有同质性,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但无法为短期内功能疏解对“稳增长”的冲击提供有力解释。这一平衡点的实现意味着,要在保持经济“增速适度”的目标下谈“疏解”,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尊重市场规律,不搞冒进运动,防止“换挡期”传统增长动力过快衰减给经济造成的冲击;又要把疏解任务规划好、落实好,在治理“城市病”上能够有重要突破,向体制改革要动力、要活力,以顺利完成各项疏解任务;还要审慎把握疏解的力度和速度,疏解滞后不行,“单兵突进”也走不通,要示范带动、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在弯道行车中控制好速度,做到不“过速”也不“失速”、变被动为主动,这是确保北京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

探索建立“疏解”与“稳增长”平衡关系的动态监测体系。通过设立两者相关联的指标体系,为“调整疏解”带来的冲击设置上限,为“经济增速”设置下限,综合反映、分析和监测功能疏解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时观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监测体系主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疏解的目标分析——功能疏解的预期成果是什么?如何评价疏解政策是否有效?疏解的策略分析——如何积极稳妥有序疏解?是否需要特别机制和特殊政策?疏解的风险分析——疏解可能带来哪些不确定性和风险?如何做好预判,谨防疏解“后遗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