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应处理好“四个关系”(3)

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应处理好“四个关系”(3)

妥善处理“疏解”与“统筹”的关系

非首都功能疏解不仅仅是“疏解”,更要做好“统筹”。统筹市域和区域两个空间、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寻求城市地区整体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做好市域和区域两级统筹。首先要做好市域一级统筹。产业疏解在空间上要逐层外溢,要在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下认真研究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问题,解决好“协同什么、承接什么、疏解什么、发展什么”的问题,着力做好区县间产业转移和对接的政策机制设计。其次要做好京津冀区域一级统筹。现代城市功能的区域一体化表现为基于产业分工的区域城市群功能体系的发展完善,从而实现各城市间功能互补和区域整体功能的综合化。津冀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区,产业发展面临调整、承接、整体提升等多重任务,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区域融合能够让北京的产业与周围腹地城市形成有机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链环,在更大的京津冀范围内寻求发展空间,也为加快北京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提供了重要机遇。

推动市场疏解与政府统筹并举。疏解非首都功能中“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是基本原则。一方面,应着力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行政力量应在破解制约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传统政策方面做文章,着力制定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政策机制,包括重点领域的公共投资政策、财税和金融领域的激励政策、区域补偿和转移支付政策等,建立北京与周边地区协同疏解城市功能的长效机制。应当严格限定政府主导的范围和时限。需认清,政府不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体,虽然在疏解的起步阶段,仍需暂时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主导作用,但政府此时的主导是为今后市场的主导创造条件;在中期和远期阶段,应考虑政府如何变“主导”为“引导”、行政手段如何淡出、经济手段如何接力行政手段等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