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中国共产党这个由8000多万党员组成的、领导着全中国近14亿人的党,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落幕两周后,新当选的7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人意料地去了国家博物馆……
按照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定下的传统,中央所有党政领导生活和工作地点都在首都北京一个被称为“中南海”的地方。中南海是紧邻紫禁城(过去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的一片湖面,在不引人注目的新华门里,门前有贯穿北京东西的长安街,离天安门广场不远。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广场,广场的北边是天安门城楼,城楼两侧配有观礼台,城楼中间门洞正上方悬挂有毛泽东巨幅画像;广场西边是人民大会堂(中国议会的所在地);广场南边是毛主席纪念堂,规模远超莫斯科红场上的同类建筑;广场东面坐落着国家博物馆。博物馆的两个相邻大楼不久前连成一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中国领导人去的正是这里,而不是人民大会堂或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纪念堂。作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七常委,感兴趣的不是古老的青铜器,不是旧瓷器或珍贵书画,而是一项展览——“复兴之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其他高级领导,从中国近代悲剧史的第一页——鸦片战争(1840—1842年和1856—1860年)开始参观。当时英国和法国以少量兵力和优势枪炮击败中国军队,攻占了北京,洗劫并焚烧了皇家园林,把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中国丧失了治外法权。从那之后,西方列强和日本实际上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改革者发起的运动试图改变这个曾经强盛王国的衰落状况,随后出现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并在1911年成功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民国最初的十几年,军阀派系间不停的争斗给了日本侵略者可乘之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内战使中国处于国家分裂、民族危亡的边缘。
自然,领导人更关注展览中关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保障中国和平崛起的改革开放战略的诞生。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习近平驻足在一些文物和照片前,其中有《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狱中笔记、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的国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在1978年召开,确立了邓小平的领导地位,并通过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战略)的照片。
参观结束后,习近平发表了简短讲话。讲话一开始先回顾了中华民族苦难发展的历程,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把苦难时期说成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新时期则迎来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对于未来,习近平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长风破浪会有时”。谈到今天的生活,习近平说:“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指出,正确的道路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找到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演讲最后,习近平介绍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这是习近平作为中国新领导人,继11月15日会见记者之后,首次在全世界面前公开亮相。他向外界阐明了自己对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在近200年——170年前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2049年)——发展战略的深刻见解。在他10年执政生涯开始之际,习近平已在全国人民面前为自己布置了长期战略任务。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中国领导人做到这一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响亮的口号立刻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不久前通过的十八大决议不同,“中国梦”内容简短且只有寥寥几个字。习近平通过宣布这一“中国梦”,打破党内精英确立的一些不成文规定。一是理论创新应包含在党代会的官方发言稿中,在此之前通过不同层级秘密文件在党内进行集体讨论。习近平并没有这么做,从习近平演讲时七常委亲密无间的关系看,这似乎是他们的集体创作。二是在习近平之前尚无当选党和国家领导人后立即提出自己理论成果的先例。邓小平的贡献——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都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并取得成功后,才固定下来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中。
中国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习近平的构想号召大家立即着手实施,并使之成为当代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引起媒体和微博的热议。“中国梦”三个字浓缩的政治理想,成为2013年3月中旬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类似于俄罗斯的社会院)讨论的核心议题。在一年一度的会议上,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人事任命,其中也包括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和李克强担任国务院总理。习近平在闭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他在感谢了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回顾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前任们所做的贡献之后,开始诠释“中国梦”并指出其实施所需要的三个主要条件。
一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是拥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二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的强大凝聚力。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近来,习近平呼吁社会各阶层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2013年4月,他在会见全国劳动模范代表时,号召工人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出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习近平还重申了在不久前举行的十八大上确立的发展目标: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努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月,习近平来到年轻人中间,再次提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呼吁年轻一代在国家取得的成绩面前,毫不懈怠,并引用古书《战国策》中的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
习近平指出,中国现正处于即将迎来飞跃发展的冲刺阶段,需要年轻人具有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同时,这个时代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实现自我的前所未有的机遇。“长江后浪推前浪”,习近平以这句谚语敦促年轻人意识到他们身上肩负着超越前辈的责任。他还引用“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这句成语,意在提醒年轻人勤奋学习的必要性。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年轻人“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呼吁他们敢于创新,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面对这些不可避免的困难,年轻人不应畏惧,心中应牢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这句谚语实际上是习近平呼吁年轻人要具备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这些引自古典作品的名言警句,不仅体现出习近平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学遗产的崇敬,同时也激起了亿万中国年轻人实现“中国梦”的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在谈到具体落实“中国梦”时提出:“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欧美同学会成立于1913年,作为一个积极践行爱国思想的组织在100年中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必要在此提及被称为“中国的科罗廖夫”的钱学森的作用,他1955年从美国返回中国,参与组织和领导中国首批运载火箭、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尚贤者,政之本也。”这句中国古代先贤墨子的名言,是习近平面向欧美同学会众多成员演讲的中心思想。根据新华社资料,2011—2012年间就有19.4万中国大陆学生在美国留学,如计入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学生,总数则达22.6万。习近平强调,中国政府充分尊重广大留学人员的选择,不论是回国工作还是留在海外,希望留学人员“能坚守爱国主义精神,用所学所知为祖国发展做贡献”。习近平指出,“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他还特别强调了创新和创造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