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豪赌” 莫让春节成“春劫”(2)

过年“豪赌” 莫让春节成“春劫”(2)

 

春节豪赌输掉一年打工钱,折射农村社会治理乏力 

新闻里说的是安徽省农村,其实换成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在我国广袤的农村,春节赌博之风是长期存在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可以说赌博是农村春节唯一成气候的娱乐活动。赌博之风日甚,其危害不仅是输光一年辛苦钱的问题,还会引发亲情悲剧,影响社会稳定。

“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赌;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关于赌博的危害,人们早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但依旧难戒“赌瘾”。当然,赌博不只是农村春节特有现象,城市同样存在,只是农村春节赌博问题更加突出,也更具悲剧意味。

至于原因,新闻提到两点,一是回乡青年无所事事,除了赌博没有其他消磨时间的方式;二是赌博成了农村青年互相攀比的最直接方式,牌桌上的“票子”成了有没有挣到钱的最直观“证据”。此外,根据多年“惯例”,对农村春节“豪赌”,相关部门基本不管不问,处于“合法”状态。于是,赌博这一集娱乐性、刺激性和发财梦于一身的娱乐活动风靡农村。

面对问题,谁也开不出“特效药”,即使相关部门春节不放假开展严打,不仅会无济于事,还可能引发民怨甚至冲突。究其根源,除了文化生活匮乏、青年打工挣了点钱以及人性的脆弱等,更根本的还是农村社会长期以来的治理乏力,村民自治体制在不良风气面前基本失灵,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导致农民的行为缺乏有效引导和约束。

“空心化”趋势下的农村,传统价值体系受到严重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短板和缺陷,让天价彩礼、“豪赌”、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肆意蔓延。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发挥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让基层组织发挥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功能。这是根治之策,关键是要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现实中,各地各个版本的“村民公约”基本都包含“严禁赌博”的内容,虽然喊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并未真正成为村民的行为规范,甚至没人当回事,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这也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点。可以肯定的是,凡是不良风气泛滥的地方,当地村委会和基层党员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在讨论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回乡青年法律意识等问题的同时,应透过表象看到农村社会治理乏力、治理体制亟待转型等更为根本的问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