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这样的政治自觉,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牢固坚守;这样的战略抉择,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勇敢担当。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就越需要从严治党。面对转型期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复杂任务,也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不负伟大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出台“八项规定”,到严厉整治“四风”,从坚决查处贪腐“大老虎”,到着力纠正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再到一系列管党治党制度的修订、完善、出台。这三年,约束党员干部思想行为的制度越来越多。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紧,从严治党制度体系趋于完善。全党作风为之一新,人心为之一振,实现了党的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历史新跨越。
在从严治党大气候下,有部分党员干部经常“感觉不自在”。甚至极个别干部觉得手脚都被“捆住”了,惮于制度的杀伤力,有了不愿干事、不想干事、不敢干事的思想顾虑。其实,“感觉不自在”表明制度已经开始在党员干部的头脑“落地生根”了,这种“不自在”也是从严治党举措正在发挥“威力”的最好佐证。要特别指出的是,不愿干事、不想干事、不敢干事的顾虑完全错解了中央意图,之所以出台这些制度,就是为了规范党员干部言行,防止“胡干”“蛮干”,鼓励“真干”“实干”,凡是能干事、愿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应该可以看出中央的这层深意。其实,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真正按这些制度要求去修身、用权、律己、创业、做人、谋事,手脚不仅不会被“捆住”,反而为党员干部建功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正气长存,则邪气难生。不正之风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甚至盛行,根本原因还在于约束党员干部的制度体系有所缺失。制度一旦绵软无力,权力就会蠢蠢欲动,久而久之,腐败就会滋生蔓延。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而好制度正是不正之风的克星,一系列硬制度进一步严肃了纪律和规矩,为广大党员干部划好了“红线”、明确了“底线”、架起了“高压线”。
正所谓:严是爱,宽是害。事实一再证明:那些落马的官员,无不是从作风变质开始的。一项项制度,既是一把把挥向不正之风的“利剑”,也是一个个保护党员干部的“盾牌”。一条条规定,不是捆住手脚的“黄金绳”,更不是让人头痛的“紧箍咒”,而是优良作风的“催化剂”。好制度就是就要把“明规矩”立起来,将“潜规则”打下去,唯有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打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作风正则百业兴。当前,我们正在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走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就越需要更多的好制度来全面提升从严治党水平,打造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也唯有从严治党一些列重大部署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
【声明:本文系本网独家采用稿件,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st71ztz@126.com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