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章变国风 万古关河气象雄(6)

制度文章变国风 万古关河气象雄(6)

——学习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

摘要: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体现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思考,即对大国治理之战略方向、战略布局、战略基础、战略关键、战略力量、战略引擎、战略方位等方面的深切考量及由“治大国若烹小鲜”之理念而来的精心实施,既是其个人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之具体化,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国治理方略的集中体现。

战略引擎: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三十余年,创造了世界奇迹,但代价不菲。资源配置错位、治理模式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结构失衡等,都要求中国经济必须加快转型。特别是当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可以说中国经济不转型已难以为继。习近平指出,“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所谓经济转型,就是要加快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的一个结论就是,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是世界变化的主要原动力,也是决定大国地位的主要因素。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规律的现象,每一次科技革命总会伴随着一些国家的崛起。英国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后崛起,德国、美国、日本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崛起,而肇始于美国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则同时伴随着德国、日本的再次崛起,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崛起成为世界一支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

关于古代帝国衰落的原因,《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给出了简洁而准确的解释,“各个古典文明走向衰落的基本原因就在于其生产技术的相对停滞不前,而这种技术水平的停滞状态则又导致社会生产率长久地保持在较低水平”。中国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但近代以来科技发展却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产生科技革命,这一“李约瑟难题”迄今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但关于制度的落后对技术进步的阻碍却是共识。

对于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也是习近平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他还形象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十八大闭幕不久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就提出了经济活动中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要求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强调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