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徐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4)

综合以上三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正走在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新常态,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之路上,在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当中奋勇前进。对此,我们要有正确认识,满怀信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二)今后险阻不少,要攻坚克难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总结2015年成绩时,全面论述了2015年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回顾2015年政府工作时,深刻分析了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这些艰难险阻,客观反映了我国2015年乃至“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不容小视,也不容懈怠。

1.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5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量分别增长3.1%和3.2%,预计2016年将分别增长3.6%和4.1%。但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看,今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速难以明显回升,多数研究机构和国际投行预计今年仅有0.1-0.2个百分点的微弱回升。总体看,世界经济在短期内仍难以摆脱低速增长状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期展望,2020年之前世界经济贸易的年均增速分别难以超过4%和5%,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5年5%和8%左右的年均增速。在经历了10多年的超级大牛市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陷入供大于求、价格大幅回落的窘境,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回落。目前,国际油价已跌落至每桶30美元的低位,与金融危机前高点时的每桶145美元相比下跌幅度高达79%,铁矿砂、铜、铝、锌等的价格跌幅也都高达40%以上。由于全球经济走势分化、周期不同步,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出现分化甚至背离,国际金融市场整体波动可能加大。金融市场稳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波动加大会进一步制约世界经济复苏。总体看,外部发展环境有望保持和平稳定,有利于我国继续发展,但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我国的挑战也在增多。

2.国内发展面临险阻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全球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去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已连续4年未完成预期目标。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今年外贸出口稳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寄希望于扩大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科技产业大变革背景下,我国既面临迎头赶上的机遇,也不排除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传统产业面临被技术性淘汰的风险。我国产业发展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必须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钢铁、有色、化工、玻璃、水泥、造船等已经出现全行业亏损,必须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消化过剩产能。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甚至2000年曾达到难以置信的92%,而到2013年,这一增速降至12.2%,2014年比2013年增长仅3.3%。2014年,电子商务赢得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49.7%的佳绩,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37.7个百分点,并拉动快递业务量继上年增长61.6%之后再创51.9%的高增速,但是,商场、店铺等传统商业却纷纷倒闭。“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险阻依然很大,困难和问题不少。

困难和问题是与生俱来的,并不可怕。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不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取得一个个的胜利。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样,必然不断出现各种艰难险阻,我们党和政府就是在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个征程上,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爱戴的。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远近结合,趋利避害,锲而不舍,有效应对,坚定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三)“十三五”谋略科学,要坚决推进

政府工作是党和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论述了“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对于如期实现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