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十三五: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3)

畅想十三五: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3)

教育

九成多人能上高中

本报记者 张 烁

【图景】这是令人期待的图景:5年后,农村娃的学校硬件上来了,好学校的“大班额”越来越少,义务教育发展更均衡;85%的儿童能够进入幼儿园,90%多的孩子能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解读】“纲要草案关于教育的表述,反映了促进公平的公共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

今后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8年,有何意义?张力解释,从近年来这一指标增幅看,大约每10年提高一年。“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在高中阶段分步渐进免除学杂费,并继续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由此可望更好提升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适度加大这一指标增幅,5年提高0.57年,可以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红利,弥补“人口红利”减少的影响。

有了蓝图,就有了方向。张力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出台全国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教育现代化6个重大工程落到实处。未来5年,教育质量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国学龄人口以及从业人员获得正规教育、各类学习进修的机会更丰富,方式更便捷,渠道更多样,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感言】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委员:纲要草案提出的目标,意味着今后5年我国教育结构重心将会上移,接受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人口将大大增加。

另外,教育均衡发展开始追求更高质量,改革更加精准、更加接地气,更加有针对性。5年后,学生更加“乐学”,教师更加“乐教”,家长更加“乐观”。

责任编辑:李琨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