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十三五: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4)

畅想十三五: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4)

城镇化

更多农民工变市民

本报记者 冯 华

【图景】未来5年,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农民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挥洒汗水的城市里,他们不再是异乡人,而是实现了真正的安居乐业,他们的子女也不用再做留守儿童,在城里上学、“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不再是奢望……

【解读】“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城镇化的目标更明确,路径更清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表示,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中的关键是户籍制度改革。纲要草案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激励机制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这样一来,中小城市的落户门槛会进一步降低。”

居住证制度“含金量”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还有15%的农业转移人口落不了户,或者不愿落户,这部分人怎么办?”叶兴庆说,纲要草案对此也有充分考虑,就是提高居住证制度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让他们也能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感言】甘肃张掖市委书记毛生武代表:实现未来5年城镇化目标,关键是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均衡配置。当前迫切需要深化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地制宜,让进城务工人员转为市民。同时,也要注重发展规律,重视小城镇的布局和发展。

(本报记者  曹树林整理)

责任编辑:李琨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