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答记者问】李斌:专家要到家门口给群众看病

【聚焦两会·答记者问】李斌:专家要到家门口给群众看病

摘要:这次全国人大会议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康是幸福之基,提出“十三五”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我们感到很振奋,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

11_副本

3月8日15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第五场记者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副主任马晓伟和副主任王培安就“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李斌:这次全国人大会议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康是幸福之基,提出“十三五”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我们感到很振奋,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

1

李斌:政策出台得民心、顺民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科学地研判我们国家的人口发展趋势,所做出的重大的战略部署。这项政策得民心、顺民意,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制定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对这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具体部署。

5

李斌:总体上都是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根据测算,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夫妇大体有9000多万对,政策全面实施以后,预计未来这几年,人口会有所增长,特别是新生儿会有所增长。2015年全国总人口是13.75亿人,峰值人口会在14.5亿人左右;到2050年,全国总人口预计还有13.8亿人,就相当于今天总人口的水平。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来看,总体上都是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到本世纪中叶,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没有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对紧张的关系没有根本改变,由于这三个“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还是要长期坚持。

2

李斌:依法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

我们调查发现针对生“二胎”大家存在一些顾虑,这些顾虑主要是集中在影响妇女的就业方面、孩子的照料问题、怎么解决入托和入学的问题,还有养育孩子的成本问题。总理在工作报告中也讲了,今年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好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配套政策问题。我们大体从四方面着手:一是依法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二是增加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三是要完善家庭的支持发展政策;四是要加强妇幼保健的服务能力。

3

李斌:全面放开时间需根据国情研判

中国做决策,必须要从中国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出发。人口众多,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对比较紧张,这些条件、这些国情没有根本的变化,所以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还要长期坚持。至于什么时候全面放开,没有时间表。生育政策会根据每一个阶段人口发展的趋势来进行科学研判,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6

马晓伟:做好高龄孕妇的风险评估和健康检查工作

全面两孩政策放开以后,国家卫生计生委根据我国目前高龄孕妇的情况,以及现有产科医疗服务能力的状况,做出了具体的安排:第一,在“十三五”期间扩大产科的床位,加强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培养;第二,做好高龄孕妇的风险评估和健康检查工作;第三,医疗机构要充分做好准备。

7

李斌: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一个主渠道

我国2015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左右,老龄化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没有医疗服务的保障,老年人不安心,子女们不放心,所以需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把资源进行统筹,实行医养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一个主渠道,我们正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优先和有老人的家庭进行签约服务。

8

李斌:补齐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短板

我国是高度重视儿童的健康保健问题的,颁布实施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和《母婴保健法》这样一些法律法规,做了制度上的安排。我国婴儿死亡率从医改前2008年的14.9‰下降到2015年的8.1‰,这个水平已经接近了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是我们国家有2.3亿14岁以下的儿童,所以医疗保健的需求是巨大的。我们正在制定一个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意见,总的思路是补短板,一方面供给侧要加力,要扩大服务的供给,另一方面,需求侧要减压,要加强预防,减少疾病。概括起来是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二是加强儿科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强政策保障;四是加强儿童疾病的预防。

11

李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同时也在进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深化医改规划的编制,通过“一纲要两规划”的编制,确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总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为统筹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民的健康问题做出一个制度性的安排。

总的思路是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六大任务:一是提供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健全优质、高效、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四是要建设健康的社会环境;五是发展健康产业;六是要培育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4

李斌:医疗、医药、医保要联动

医疗、医药、医保一定要“三医联动”,这也是总理在今年报告中提出的2016年任务,关于如何满足群众用药,特别是要解决一些专利药价格很贵,群众用不起的问题,我们正在开展国家谈判。通过谈判以后,大体上能降到50%以上。

12

王培安: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人口结构调整。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对我们人口结构的调整是非常有利的。一是可以减缓老年化的程度,到2050年老年化的程度会降低2个百分点;二是对性别比也有好处;三是可以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13

李斌:专家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给群众看病

多点执业目前已经从部分地区和城市的试点推向了全国,资源要下沉,医生要下沉,专家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给群众看病,现在已经有76%的医生下到基层去了。推进多点执业,一是促进了医生的合理流动;二是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流动;三是相对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四是促进了医院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14

李斌:分级诊疗已凸显可喜变化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大任务中就有一项,70%的城市要进行分级诊疗的试点。去年我们已经在100个城市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今年要扩大到200个城市。三个可喜的变化:一是三级大医院诊疗量增长平缓,人满为患和虹吸的现象趋于缓解;二是分级诊疗初见端倪,21个省做到了90%的大病患者不出省;三是全国人均住院总费用下降1.4%,虽然还不多,但是趋势是好的。

马晓伟:实现基层首诊是关键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核心表现为供需矛盾,大病小病涌向城市大医院,城市农村患者也涌向大医院,这样就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所以分级诊疗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人人享有”的一个就医体制的保证,是对我国医疗资源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是对就医习惯的改变。分级诊疗主要特点有四个:一是基层首诊,二是双向转诊,三是上下联动,四是急慢分诊。关键是基层首诊,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就医的格局,就要求实现基层首诊。

10

王培安:部分省区市已做出具体规定

随着我国人口形势和女性初婚初育年龄发生变化,国家不宜再提倡晚婚晚育,因此去年年底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取消了对晚婚的奖励假,但是同时规定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的福利待遇。部分省区市已做出具体规定,有的是延长30天,有的是延长60天,并制定了7至25天不等的配偶陪产假。

9

王培安:限制政策外生育的制度仍需坚持

全面两孩政策有个前提,就是计划生育国策要继续坚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要继续实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根据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社会抚养费作为限制政策外生育的制度仍需继续坚持。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