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打造首都历史名园金名片(2)

颐和园打造首都历史名园金名片(2)

摘要: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旷世绝响,凝聚着中国文化的高超智慧,昭显着中国人民造园艺术的卓越创造力。颐和园所承载的园林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根脉,每年1600万游客来到这里,不能光看宫殿,这里有文化,有哲学,有历史,有故事……

【文化惠民】

透过珍贵园藏文物展示悠久历史 颐和园文物工作者在行动

3月,颐和园与常熟市合作举办“两朝帝师翁同龢及翁氏家族文物特展”,通过书法、绘画与奏稿等不同类别的文物,展现翁同龢作为艺术家与政治家的复杂人生,其中绝大部分文物是首次进京。

至此,从2013年扮戏楼文物展厅改造并开放,颐和园已成功举办了“庆演昌辰——慈禧与德和园演剧文物展”、“百年颐和——颐和园对公众开放一百周年纪念展”等11项专题展览,引入故宫博物院、上海豫园、沈阳故宫博物院、伪满皇宫博物馆、西藏罗布林卡等8家合作单位的展品,丰富了颐和园文化展陈的涉猎领域。

从2014年伊始,颐和园开始利用曾经内部使用的益寿堂景区举办专题文化展览。2015年,更是经过长达10个月的策展筹备与专家论证,推出“古都春晓——寻访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之路”主题展览,为颐和园开辟出第二块红色教育基地。

同时,颐和园的文物也走出大墙,围绕颐和园的历史人物、特色文物和园林文化,颐和园的园藏文物赴意大利、马来西亚及沈阳、宁波、长春、上海等13地进行展出,使得文物“活起来”,进一步推广颐和园文化影响力。

【园林绿化】

过去五年农药使用量减少40%

园林植物是造园艺术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做好园林植物的规划及养护管理,在保持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统计,颐和园现有古树1600余株,有油松、白皮松、桧柏、侧柏、楸树、玉兰、桑树、国槐等8个品种,集中分布在万寿山的前后山、长廊沿线及后溪河两岸。

颐和园率先在市属公园范围内实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十二五”期间,颐和园化学农药的年使用量比“十一五”期间减少了40%。截至2015年底,颐和园天敌昆虫的年释放量已达2012年的200倍,种类由2012年的5种增加至12种,把园林害虫种群持续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颐和园将继续推广保育式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积极发挥皇家园林生态文明的优势与示范辐射作用。

【年度展望】

今年国庆夜晚颐和园将“靓”起来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属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总面积300.8公顷,园内现存的各式宫殿、园林古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园藏文物4万余件,古树名木1600余株,1998年更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的崇高评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颐和园将启动夜景照明系统升级工程。伴随工程的竣工,颐和园壮美的山水建筑核心景观将在夜晚“靓”起来,显现出月夜下山水园林的静谧与柔情。

颐和园夜景照明系统升级工程以佛香阁为视觉中心,伴随周围建筑的密度和等级逐渐降低,推导出夜间灯光的亮度递减,形成山水长卷般诗情画意。

文化宝库·精神家园

以颐和园为代表的历史名园是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城市景观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体现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颐和园是历史留给世人的“文化宝库”与“精神家园”!

在今后更为广袤的未来,颐和园的保护工作需要每一位社会公众、每一个游客知情、参与、监督,这样颐和园的遗产保护事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更大的希望。

遗产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