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姜大明答本报记者问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姜部长您好!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应对,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您是怎么看待和评价国土资源工作取得的成绩的?

姜大明:“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系统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重大挑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资源保护力度空前加大,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实有耕地面积20.26亿亩,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规划确定的15.6亿亩以上。建设占用耕地总体实现占补平衡,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取得进展。建成高标准农田4.03亿亩,通过整治新增耕地2556万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2个等级。对钨、锑、稀土等优势矿产实行年度开采总量控制,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战略性矿产在开采强度持续加大情况下储量普遍增长,初步扭转寅吃卯粮局面。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促进了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十二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20.7%,城镇用地年度增幅由2010年的4.7%降到2014年的3.7%。开展了315个城市、350多个国家级和1200多个省级开发区节地评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试点向面上拓展。发布160余项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建成661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创建212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群众资源权益得到维护,资源惠民利民渠道进一步拓宽。改革完善征地办法,合理提高补偿标准,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多元安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土地整治惠及1亿多农民群众。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专项安排用地计划,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扩大至省域内统筹使用。完成大型以上地灾治理工程4000多个,地灾发生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比“十一五”分别下降61%和68%。通过找水打井,解决了缺水地区860万人口饮水问题。

基础工作持续加强,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得到充分运用,年度遥感监测和土地变更调查更加及时规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取得重要成果。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从“十一五”末的22%提高到36%,完成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95万平方公里,实现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地下水监测和地面沉降防治取得新进展。国土资源遥感“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全面建成,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秩序持续向好。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日益健全,执法监察手段不断丰富,土地督察业务体系更加完善。国土规划、土地规划、矿产规划、海洋规划实现全覆盖,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基本形成,规划统筹管控作用得到加强。资源有偿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国际合作深化拓展,与51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主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115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