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不能止于“感恩作业”(2)

感恩教育不能止于“感恩作业”(2)

 

感恩教育不是“繁重”的感恩作业

让学生每晚记录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还要坚持两个月,这样的要求初衷甚好,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现在的不少九零后、零零后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他们不懂得感恩,认为父母亲朋对自己的好,是理所应当的,而繁重的学业任务,教育不重视素质教育、人格教育,这些都可能让学生变成不懂感恩的学习机器,从而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与交往,极端者如马家爵不懂得感恩,林森浩不懂得感恩,甚至变成了冷漠凶残的犯罪分子;而有些学生,则面临成长期的烦恼,甚至被各种心理疾病所困扰,让这些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发现世界的美好,可以有助于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努力生活与学习,去享受生命,不荒废时光。

很多学生坚持了下来,二个月内写了180件感恩的事情,那些本来熟视无睹的事情,突然发现原来也是美好的,这让学生们懂得从生活中发现美丽,领悟到生活的美,让学生由形式上的要求,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让人想起基督徒的饭前祷告,他们在吃饭前都会说道“感谢主,赐我食”,形式上的要求,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内心。

虽然老师将写“感恩作业”作为一项考核任务交给学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的正义”遮掩不住“程序不正义”,另外,感悟生活也不是信仰宗教。而且也有些学生对此吐槽,认为这是一门奇葩的作业,有的学生不得不每天绞尽脑汁编造感恩感受,这也会让感恩变得有些矫情与虚假,让学生变得有些言不由衷。这样的“感恩作业”,本身就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会变成学生的“美好负担”。

学生不应该“被感恩”,老师更应该循循善诱,而不能太过注重形式,要让学生懂得感恩,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美好。加强感恩教育,这为当前的教育所急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感恩教育不可变得太“老套”,感恩教育也不能变成强人所难,感恩教育更应该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共鸣,这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感恩教育中健全人格,成为一名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友善,对社会有益的人。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