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奖”能否根治不作为的太平官?(4)

“蜗牛奖”能否根治不作为的太平官?(4)

【启示与思考】

拖拉推诿、该办不决,“办事比蜗牛还慢”——这是群众对懒政式不作为共性的感受。贪腐固然依法严惩,慵懒也是另一种腐败。

比之于等着民众送各式不作为的锦旗,自设“蜗牛奖”,显然是个主动作为的好创意。泰州的“蜗牛奖”,起码有三重积极意义:一是挤压庸政懒政的生存空间。官方按照标准考评下去,政绩上的末位效应自然就会凸显出来,以此倒逼“占着位置不干事”的慵懒现象。二是彰显地方公共治理的决心和勇气。锦上添花易,刮骨疗伤难。所谓忠言逆耳,何况还是自己敲打自己。三是向民众传递“为官有为”的价值信号。有了官方态度,公共监督就更容易被激活。只要真抓实干、敢抓敢管,“蜗牛奖”就会成为群众办事的推进器。

从根本上整治“为官不为”离不开干部的觉悟。干部需要认清“庸、懒、慢”也是官场另类腐败的形式,坚决杜绝一切推诿拖延、效率低下等行为;要树立群众观念,心系群众,主动为人民谋好事、谋大事,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同时自然会实现人生价值;还要有“成功不必我”的精神,要有大局意识和长远思路,做一名既求真务实又不图名利还干出成效的好官。

总之,根治“为官不为”干部,光设立“蜗牛奖”是不够的,唯有在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监督机制等多方发力,才能根治为官不为,培养一支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