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文化产业发展亮点:文化产业如何成支柱(2)

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文化产业发展亮点:文化产业如何成支柱(2)

创新驱动: 以“互联网+”激活产业发展原动力

【数据】近5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一直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GDP增速。2014年实现增加值2.4万亿元,占GDP的3.77%,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瓶颈制约,例如产业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够合理、发展不够均衡、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创新力不足等。“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如何补齐这些“短板”?

对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同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

专家指出,无论是从文化产业的现状,还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来看,文化产业“补短板”以及未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特别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为文化产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文化产业资金流入3241.8亿元,其中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对此,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逐渐渗入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互联网颠覆了经济,也颠覆了文化产业,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生态链,文化产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提升,并在这个新的生态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复星文化产业集团董事总经理钱中华表示,目前正处于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场价值超越传统文化产业市场价值的转折时期。传统文化企业不仅面临产业链再造的问题,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在新的互联网改造的新兴产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出发,“互联网与文化产业正在深度融合,文化产业需要互联网,互联网也需要文化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曹卫星指出,要深化创新创意,深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和“互联网+”行动,进一步推进文化与科技、网络深度融合,加强文化产业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强化文化创意的引领功能,培育面向旅游、信息、制造业等的专业设计创意机构,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