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新发展

张晓玲: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新发展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的重要论述,对人权的重要地位、人权的基本内涵、人权的保障等问题作出了新阐发,深刻阐述和回答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人权事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描绘了未来中国人权发展的美好蓝图,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理念,是对当代中国人权观的丰富和发展,为全面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把中国梦同保障人民的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3年3月17日,他又指出:“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015年他在致“2015·北京人权论坛”贺信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将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国人民的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常常使用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权利、人民的“呼声”、人民的“梦”等概念,这些概念,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权利需求,通俗易懂,便于人民接受,极具凝聚力和感染力。他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一方面,“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另一方面,“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就深刻揭示了中国梦这个“最大公约数”同个人权利、个人追求的一致性,强调每个人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

这些论述务实而深刻、质朴而郑重,系统概括了中国人民多方面的权利期盼,把实现和保障人民的权利提高到事关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同保障和实现人民权利的高度一致性。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实现和保障人权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分割,中国梦,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中国人民的权利梦,中国梦的实现必然把我国人权事业推向新的水平。这些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权价值理念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注人民的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对人权的基本内涵做出新阐发

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越来越迫切,人民的权利诉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人民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对人权的基本内涵做出新阐发。

关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问题,深刻阐发了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新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牵挂。他强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要抓重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要抓实在,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抓持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长期任务来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对扶贫问题,他格外关注,强调说,“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贫困,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这些重要论述从理论与实践、理论与政策的结合中,拓展、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当今中国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认识。

倡导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我们对环境权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他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他非常关注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在谈到雾霾污染时,他指出,“要看到这个问题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也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处置。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他要求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