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柱:西汉帝陵考古发现与研究

摘要:帝王陵寝是封建帝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折射,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古代社会信息。秦汉时期及其以后的帝王陵墓,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特殊空间,但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和探索,世人不仅可以透过王陵的谨严布局、宏大建筑、奢华装饰、兵马仪仗和精美遗物来解读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还可以从中探求封建帝王的精神世界。

u=430902967,3160538941&fm=21&gp=0

刘庆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教授、考古研究所所长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0329/880115.shtml

分段视频:http://www.71.cn/2016/0329/880118.shtml

帝王陵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炒得比较热,有些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出于一种现在收藏热。主要是收藏东西,最好的东西都是来自墓葬,遗址的不行。什么叫遗址呢?遗址就是废弃的居住的地方,墓葬大部分都是埋在地下。相对来说,干扰比较少,东西保存比较完整。而且墓葬都是把他生前最精华的部分,都放到墓葬里去。因此,收藏热引发了墓葬的问题。当然,不见得搞考古的非要挖墓葬去,考古的人跟着盗墓走,盗墓的先挖它,引起社会上对这个古代帝王陵墓的关注。

一、西汉帝陵考古的学术意义

我今天主要讲西汉帝陵。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虽然是搞帝陵这方面的考古,包括秦代的王陵,秦始皇陵的考古研究,还包括晚的唐陵,但是我觉得中国的好多制度,在秦汉时期,在汉代是形成时期,对后代影响比较大。一个人要了解知识,但是知识面太宽,你只能提纲携领地抓住最主要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觉得在中国古代陵墓制度里,汉代陵墓,尤其是西汉帝陵,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这个时期是对前一个时代,先秦时代王陵的总结,对后一个时期,就是秦汉以后二千年的中国帝王陵墓制度的一个开启。现在我结合幻灯片,给大家说一说西汉帝陵。       

讲帝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在中国讲历史,尤其文化遗产这方面用物质来说话的历史,就要抓最主要的。反映最主要的物质文化是什么呢?我要是开玩笑说,我说都是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权重不一样。权重就是对历史的影响度不一样。对一个国家来说,比如像对我们中国、对中华民族来说,他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是都城,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都城是一个国家的统治中心,从古到现在都是一样。都城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管理中心,它不见得是经济中心。比如现在,不能说北京是经济中心,经济金融在上海了;美国的经济中心在纽约,不在华盛顿,但他是管理中心。都城还是一个国家的军事指挥中心,它不见得里头非要有多少军事设施,但它必须管理这个国家的军队。还有一个,它是文化礼仪活动中心。

都城必须具有这四个中心的功能,这四个中心也就把国家的基本职能浓缩进去了。国家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就是要对一个国家进行管理,管理要通过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硬件的和软件的手段,国家是通过这些方面(来管理)。这些方面的平台在哪儿呢?就是在首都,因此我觉得首都是一个国家的缩影。

我们谈陵墓为什么要谈到都城呢?因为根据古文说, 陵墓若都邑。就是古代人的修墓,是按照都城修的。这指谁呢?指的皇帝的墓,国王的墓。老百姓的墓按什么修的呢?是按他自己家修的,比如有钱人修得墓就大一些,没钱人修得墓就小一些,不同等级的墓就不一样。这个制度可能一直延续到现在,你到八宝山一看就知道,当然就是简化了。人们越来越简化,就越来越把陵墓和现实的对照关系简化了。但是越早,它相像的部分越多。

因此,如果说都城是一个国家的缩影,那么帝王的陵墓就是这个都城的缩影。产生这个的原因,就是人类对这个客体世界的认识。我想其他国家也是一样,但是不像中国那么明显。好像中国在处理墓,对这个客体世界的认识上,他总认为是一个“阴间”一个“阳间”。他也认为,人死了以后还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因此生前要怎么样,到另一个世界也该怎么样。生前要吃要喝,到另一个世界也是;生前要有权利,要享受什么,要过着不同于一般人生活的,这些统治阶级、这些帝王,死后也想把这些带走,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二元世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