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华:把纪律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为党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灌注活力(3)

傅华:把纪律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为党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灌注活力(3)

主持人:您的这番解答也让我感觉上了一堂党课。北京日报作为党报,在研究和传播党的科学理论方面有先天优势。接下来您是不是谈一谈,我们作为主流媒体怎么去更好地发挥这种优势,包括是不是有一些科学理论的学习平台向大家推荐吗?

傅华:好的,理论宣传是党报的核心使命。北京日报始终重视理论立报,把研究阐释传播党的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我们的做法是要坚定不移地传播党的声音,引导舆论、教育群众、鼓舞斗志、营造氛围、激发动力。

党报是新闻纸,党报在传播科学理论上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优势,我总结起来,党报是以“新闻眼”来传播科学理论,也就是说,它能够让党的科学理论第一时间占领舆论场,具体来说就是快、新、深。 

主持人:怎么具体理解这三个字?

傅华:一是“快”。快就是你不能犹豫,不能等待张望,中央一有新精神,你的理论阐释就必须马上出炉。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讲话一传达,我们日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形成的》这篇文章就在《北京日报》重磅推出。所以搞党报的理论宣传要不等不靠不张望,主动作为,下先手棋,主动作为。 

二是“新”。你不能老是讲大话、空话,在道理中转来转去,你要说新话,立新意。两年多来,我们日报围绕系列重要讲话,北京日报刊发直接阐释文章200多篇,配合解读文章300多篇,我们把科学理论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让科学理论与学科知识能够互动、互释、互证,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党的科学理论凸显思想光芒,真理的力量。

三是“深”。也就是你要抓到根本,我们发表解读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要发现系列重要讲话当中、道理当中的原理,办法背后的方法,能够把系列重要讲话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呈现出来,准确把握讲话的普遍意义和真理力量。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理论传播的大众化。“读懂”是传播的第一要义。我们经常讲,就是要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让大专家说老百姓的话。你像厉以宁写的《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大智慧》,实际上就是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的企业怎么去做,厉以宁就是大专家写小文章,千字文点出玄机:大富靠智慧,中富靠机遇,小富靠勤奋。很多同志反映,理论周刊发表的文章可以作为大学教授备课的参考,可以作为领导讲话的素材,是我们工具箱里的一把好扳手。

目前,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每周一刊出4个版,每逢周末出8版,现在也在推动理论传播的多媒体、多渠道的传播。《理论周刊》除了有纸质的,还通过北京日报官网、北京日报官方微信、《理论周刊》公众号和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四个平台一起推广,每周我们的点击率是相当高的,许多文章的平均点击量,在四大平台上能达到10万。 

在开展“两学一做”的过程中,日报的《理论周刊》包括其他栏目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解读、宣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上推出更多的精彩文章。

主持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想跟您沟通,现在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并不一定有很多人去买一份《北京日报》去读,可能大家会用碎片化的时间看看微信、微博,您觉得是不是现在传播党的科学理论,更需要一些技巧和智慧?

傅华:那当然了。运用新媒体,就是我们千万不能太天真,认为我们一办公众号,一搞APP马上就红,马上就有很多读者,不是这样的。你必须适合公众的阅读趣味,了解他的真正的阅读需求。所以我们在做新媒体文章的时候是很动脑筋的,就是要选择他感兴趣的话题,找一个巧妙的切点,用他喜欢的这种文字风格去表达。所以,我们像《理论周刊》在做新媒体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对那些大文章,那些理论文章要重新写,重头改过,以一幅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手机、Ipad阅读者面前,让他们能够喜闻乐见,加强文章的感染力,也就是总书记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主持人:这也是我们第一大报来适应新时代的一种转型和变化。

傅华:是,媒体融合是大的趋势。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要建设手段先进、形态多样、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主流媒体。我们除了要把纸质媒体做精做强,新媒体还要做精彩,做活泼,让我们的党报有更多的读者,有更大的覆盖面。 

主持人:我们未来会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完善或丰富新媒体的平台?

傅华:我们正在这样做,在逐步培养我们多媒体采编的能力,一种采集,多种生成,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极大地丰富了党媒体的传播渠道,使党的声音有更广泛的到达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