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感的举措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课题。“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获得感要有机地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
我国当前最紧要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要特别关注与获得感极为密切的民生问题。十八大在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不同寻常地提出了两个“翻一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将人均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并列起来,将个人的获得与国家的发展关联起来,看似细微之处,实则蕴意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在多谋民生之利上下功夫,在多解民生之忧上下功夫。尤其要重视消除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要尽心竭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突出问题,让贫困家庭在脱贫攻坚的成效中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重大的战略举措。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高强度地推进,2014年有关部门完成108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2015年有关部门完成153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因此,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得到改革的实惠。
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是姊妹篇。全面依法治国也是改革,是法治领域的改革。改革和法治,都要促进社会发展,都要促进公平正义,都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如火如荼,党的建设最紧要的方面,就是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要让人民群众看到、体验到、领悟到。
总之,落实获得感要突出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发展。发展是获得感的基础,没有发展,获得感就是无源之水。二是民生。民生是获得感的主要方面,离开了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会落空。三是公正。公正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公平正义,获得感将会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