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苗:遵循经济规律 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

黄铁苗:遵循经济规律 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

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到“供给侧改革”的转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改革源于压力。当下中国经济,包括制造业、人口红利、消费等在内的传统引擎都遇瓶颈期,正使国民经济承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条件下,重视供给还是需求,并没有固定的准则,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实际来看,以往过度强调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长期“扩大内需”策略,虽然令需求量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快,质量不高,还造成了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难以满足,潜在需求难以被重视等,带来了产能严重过剩,经济结构失衡,同时,不少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产品充斥市场,对经济调整与提振的效果也并未达到预期水平。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质就是遵循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必须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适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总是由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向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发展,且低层次的需要向高层次转变时,并不是低层次需要全部得到满足之后才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供给也会影响需求,由于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差距较大,各地区消费结构演进的阶段也不同,在总体把握消费发展阶段的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需求层次,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相应的消费条件。党和国家制定了精准扶贫战略,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信、水利设施、医疗、教育等欠账较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拉动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积极促进供给侧改革是高度重视遵循供求规律,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调整产业结构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莱易斯强调“人的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而不在于消费活动”,可见供给侧的问题源自生产,无论总量、结构还是质量存在的问题,都是由生产造成的。我国主要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如第三产业中的金融、证券、房地产、酒店、餐饮、浴足休闲等行业发展过快,存在过剩和恶性竞争;而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类公共产品和戏院、剧院等高档次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占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的比例仍很低,不能满足社会对其巨大的需求,不能及时跟上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的消费结构,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全社会70%以上的公共产品仍依靠政府供给,而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的转变是必然趋势,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的社会公共需求。因此,要改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才能改善供给结构的不足,带动需求消费。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矛盾突出。首先,第一产业中农业发展基础依旧薄弱,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的约束,使农业竞争力无法提升;另一方面,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进口量持续增加,对农产品安全供应构成巨大威胁。其次,地区产业同构问题严重,部分产能严重过剩,例如煤炭、钢铁、石化、建材和有色五大产业,盈利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2.8%,可见传统动力正在减弱,倒逼着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深层次的调整。最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2014年我国三次产业比例为:9.2∶42.7∶48.1,而高收入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平均水平是73.4,可见,我国第三产业水平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从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仍然以生活服务业和流通性服务业等传统领域为主导,社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领域相对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进一步使供给结构不合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