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农村老年教育 助力全面小康

抓好农村老年教育 助力全面小康

“农村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关键,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农村老年教育,是全社会老年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多人。每7人当中就有1位老年人,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数量远远高于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以上。按照中央关于“让十三亿人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和“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精神,发展和提高农村老年教育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国在城市老年教育已经日趋完善,但在老年人口中占大多数的农村老年教育却相对落后。各级政府和学者应该树立起全面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责任意识,加快农村老年教育和老年文化建设的步伐。

目前,农村老年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受“老则无用”思想的影响,农村老年人时常自我封闭,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参加培训。

第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城市,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很多农村老年人因缺乏经费而不能参加教育培训。

第三,基层政府对农村老年教育不够重视。体现在:农村有组织的老年教育培训活动不多;农村老年教育设施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缺乏,甚至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

第四,农村老年教育培训没有针对性,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比如,在农村教育培训中,政策性的宣讲多,健康讲座少;致富技能培训的多,陶冶情操的少;时事报告多,愉悦精神的少,等等。

因此,笔者认为,抓好农村老年教育,不仅可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而且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同时也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农村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传统文化中,“老年”成为老朽无用、老弱无力的代名词,所以很多人步入老年后就开始依赖社会和他人,并终其一生。其实,老年人不仅可以有为,而且可以大有作为。老年人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总结和积累,思想更成熟,经验更丰富。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的既定目标,在政策、资金向农村倾斜的同时,更应该催生农村自身活力。“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才能重生”。随着大量农村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缺乏,必须补齐短板,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知识层次和致富技能,这就必须加大农村老年教育的力度。然而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在早年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又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少能自觉地去接受再教育,这与农村小康的任务不相适应。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宣传动员,甚至可以建立激励机制,使老年人认识到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性,让农村老年人树立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参加教育培训。

319

二、为农村老年人接受教育培训作好经费保障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力度,但是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福利依然相对较少,部分老年人基本上还是依赖于子女养老,自身无力承担教育培训经费。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将这部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经济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同时加大教育所需必要经费的投入,让这部分老年人无偿接受教育,确保教育公平。

三、建立农村老年教育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现在2.6亿多名在校学生基本上已经有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作保障,城市老年教育体系已日趋完善,对在校学生和城市老年人而言,教育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大量的农村老年人在享受“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上还有差距。所以,各级政府必须下大力气,方能化解老龄化,特别是农村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危机,这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应该把老年教育与九年制义务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像抓义务教育一样抓好老年教育;二是把老年教育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并制定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老年教育的奖励政策;三是完善老年教育设施。各级政府要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动员各方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老年教育设施的建设;四是加强农村老年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今天,我国在校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渐趋完善与成熟,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然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虽然老年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在加快,却几乎没有老年教育专职教师,在农村连兼职教师都难以请到,这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为此,必须在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要充分发动“五老”( 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投身于农村老年教育中来,建立相对稳定的“五老” 教育队伍。二要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予从事老年教育的工作者以优厚待遇。三做好完善老年教育队伍培养和选拔机制和体制。

四、教育培训方式可灵活多样

只有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突出针对性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知识结构、生活环境、生活阅历、兴趣爱好、心理感受和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农村不同特点的老年人,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由于大多数强壮劳动力外出打工,老年人承担起干农活、照顾年幼的孙子女等繁杂的事务,加大了农村老年人集中参加教育活动的难度,加之他们基本不会网络,不能发挥远程教育灵便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辞辛苦,随时把教育活动安排在农家小院或田间地头,而不能拘泥于“进学校”。

第二,因人而异,实行教育内容的多样化。要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既要有广度的拓宽,又要针对老年人不同的特点,拓展教育深度。我们的各级政府、村委组织培训习惯于念文件、照本宣科,就使得老年人听了不知所云,从而造成了教育目的不能实现,甚至偏离。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真正地走近农村老年人,了解他们的教育需要,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农村老年人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村老年人共同努力,一方面农村老年人要自觉主动参与。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社会、教育工作者要共同行动起来,真正把农村老年教育落到实处,让广大农村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我国才能尽快顺利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梦想。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2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