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人微言重”的蓝领大师

游弋:“人微言重”的蓝领大师

——记全国劳动模范、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机电一队主辅井电工班班长游弋

摘要:2015年4月28日、29日,游弋在分别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及河南省全国劳模座谈会之后,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光荣、奉献伟大的真谛。不待扬鞭自奋蹄,这位蓝领大师再接再厉、坚守岗位、完善自己、悉心带徒,把一个楷模的光和热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

游弋(右)在指导青工排除故障。摄影/记者 李渊怀

中等身材,中年汉子,一副普通的眼镜“装饰”在沉稳的脸上;身板单薄,举止文弱,一股清风似乎能把他吹个趔趄;嗅觉灵敏,明察秋毫,一个利用休息时间常常游弋在矿区的勤劳“家丁”。

这个“游弋者”的名字就叫游弋。

游弋——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电工,机电一队主辅井电工班班长,全国煤炭行业首批技能大师,全国劳动模范。

没有伟岸的身躯并不能影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煤炭工人,初中肄业并不能阻挡他成为拥有13项发明专利的技能明星。

游弋通过刻苦学习和不懈创新,玩转了矿区的机电设备,从一个农民工成长为矿山发明家,以他名字命名了创新工作室,他也成为全国首批14家煤炭行业的技能大师。

2015年4月28日、29日,游弋在分别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及河南省全国劳模座谈会之后,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光荣、奉献伟大的真谛。不待扬鞭自奋蹄,这位蓝领大师再接再厉、坚守岗位、完善自己、悉心带徒,把一个楷模的光和热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

游弋透露了一个秘密,他的第14项发明专利即将问世。

从“底层”走出的技能明星——有了创新的心,目光中也就有了更多的“内容”

走过了一段辛酸的打工之路后,游弋于1999年3月到车集煤矿工作,并当上他梦寐以求的电工。

十几年前,永煤公司缺电工,单位就在培训学校开办了电工培训班。游弋基础差、底子薄,只要听说有课,他就去学习。他住的车集村距离位于永城新城的培训学校有10公里的路程,游弋每次都是骑自行车来回。这种业务学习,他坚持了近3年。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游弋渐渐有了底气。他说,技术不成熟的时候,不敢动,一旦分析透了,就敢改造了。

煤炭生产的一些工具,稍微多留意就能制造出来,有了它们,干活既省时又省力。一次,某设备开关接触器有问题,游弋就拿回家去修。当天晚上,量二极管、其他插件,都没问题,但还是起热快。第二天,游弋接着琢磨,开关吸合后,拿着手电筒照,发现两个电极不一样,一个已闭合,一个有缝隙。他在接触器中加了一层薄铁皮,之后就不起热了。游弋说,一分钱没花就修好了,虽然省下的钱装不到自己腰包,但是有成就感。

有了这份创新的心,目光中也就有了更多的“内容”。游弋的第一项创新发明是在技术比武中诞生的。

2005年11月,他参加永煤公司技术比武,并为参加河南省煤炭系统技术比武做准备。其间,有位老师问游弋:“电缆接线速度能不能由20分钟缩短至15分钟?”

游弋早年师从父亲做木工,他一下子就想到了锯,想做成圆形的锯将制作电缆密封圈的时间缩短。但是用锯会出很多锯末,越往深里锯,锯末越吐不出来。

他就把锯牙改成刀刃,解决了出锯末问题。那套工具原来四个爪,为了减小阻力,他就改成三个爪。这套工具学名叫密封圈扩孔器。

车集煤矿是高瓦斯矿井,怕火花,密封圈还能阻止电气设备火花冒出。原先用刀刻密封圈,熟练工做一个需要20分钟,且经常弄破手。有了密封圈扩孔器后,游弋几秒钟就能做一个密封圈。

随后,他又成功研制出与之配套的电工快速定位剥线钳。有了这两套工具,剥线、做密封圈的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6分钟。

由于技术比武中表现出色,游弋在2006年转为正式工。之后新型皮带跑偏开关、提升钢丝绳全自动除尘装置、新型制动闸开关等发明相继诞生。

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他两三年就上一个台阶。他的发明每年为矿上节省成本近400万元。游弋说,这些发明跟国家大的发明没法比,但是在井下现场有用,能解决问题。

车集煤矿机电一队副队长韩志强是游弋的老上级,他说,主辅井都是德国设备,十几本图纸都是英文,开始时游弋的英语水平不高,做维护工作很吃力。但他肯钻研,自己买电子词典,每天晚上下班后学习到很晚。现在,他的外语水平绝对能胜任工作。

创新的初衷是想“偷懒”——让人闲下来,让机器忙活去

在游弋看来,创新和技改工作就跟医生给病人看病似的,看透了就好办。他搞技改的初衷不像当初一些人说的那样——瞄着矿上的奖励和补助,他的想法很单纯,一来想自己多学点东西,二来给矿上省点资金,三来同事们干活能省点劲儿。

“矿上把这么重要的设备交给咱,不能稀里糊涂地管。”尽管有了发明专利,游弋还是觉得自己很笨,悟得慢,就连爱学习也是被逼的,“文化水平在那儿摆着呢,但还想干点事,这就得多下功夫”。

一台设备少则几千元,多则上百万元,但问题可能就出在某个小部件上,要是能把设备研究透,有时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修好。游弋做到了,维修成本省下来了,大家干活也省时省力了。

提升钢丝绳全自动除尘装置是游弋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项发明。一天,车集煤矿绞车房一位司机对游弋说:“能不能给我们发明个除尘的?你看地上的煤尘,不停地拖也不行,这边刚拖过,一会儿地上的煤尘又一层。”

为了发明除尘装置,游弋一天能往主井架上跑七八趟。主井架五六十米高,别人下班了,游弋头戴矿灯就上去了,他需要观察钢丝绳的左右摆动幅度,根据摆动幅度做一个除尘环。他发明的除尘环内有45度的孔,通过压风装置将钢丝绳上的煤尘吹掉,并落到除尘槽中。

“休息日在家玩也是一天,干点别的也是一天,我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工人,别的爱好真没有。”游弋谦逊地说。

游弋自己说他很懒,想投机取巧,想为偷懒人做些准备,让人轻松下来,让机器忙活去。他说,第一项发明的动机只是为了速度快,“我是懒人,想为懒人偷懒提供点便利”。纵观人类历史进程,许多发明创造的动机不就是在围绕着解放人的目的去探求的吗!

在永煤公司,有不少像游弋这样的人,但有的更换工作岗位后就没能再坚持下来。游弋说,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想都没想过,很知足,“我父亲总说,别要求太高,自己有个手艺就好,即使将来不种地了,干点别的也饿不着,家有万贯不如一技之长。想想还真是这个理”。

奖励游弋其实也是在激励大家——全矿几千人若都有创新的思维,那么这个力量将是多么强大

游弋说,对于创新,除了他个人爱好和坚持外,跟永煤公司和矿上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宽松环境密不可分。企业对科技创新实行的是正向激励,只奖不罚。

车集煤矿出台了科技市场绩效考核制度、科技成果收购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游弋的很多创新发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的。

煤矿对创新奖励实行三项挂钩奖励和一项基础奖励、一项专项奖励。科技成果被矿上推广使用的,一次性给予奖励500元至2万元;每成功申报1项专利,矿上奖励5000元,与专利有关的费用100%报销。

企业的决策可谓英明,这是因为对于煤矿来说,好制度不在多,不在复杂,而在兑现,创新跟煤炭产量不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必须鼓励引导。

2005年,有了第一项发明后,矿上对游弋很支持,创新的费用全部由矿上出,专利被矿上收购了,区队还对他进行了二次奖励。

申请买房的时候,他也沾了科技创新的光。游弋说:“若按工人排的话,根本轮不上我。但是,我是高级技师,有很多全国荣誉和创新成果,这些都加分,最后我排名可靠前了。”

企业奖励游弋其实也是在激励大家,是变个人优秀为整体优秀的一种方法,也是让创新从精英工程变为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目前,游弋创新工作室是车集煤矿唯一一个以一线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

车集煤矿矿长何东升说,创新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最有意义,千万不能把创新神秘化,一定要实用,如果全矿几千人都有创新的思维,那么这个力量是多么强大。

在刚开办时,创新工作室只有两间房子和两台开关,但是队里和矿上都为创新发明开绿灯。如今,游弋创新工作室核心成员已达38人,还有300多名创新爱好者。

在这种创新精神的带动下,车集煤矿掘进二队职工刘影龙发现,皮带托辊的往返运输耽误不少检修时间,提出了设置托辊备用架的设想。但是,他不懂技术。很快,游弋工作室成员陈国栋、宋银鹤找到了刘影龙,共同设计了方案。一个月后,以刘影龙名字命名的“影龙式”皮带托辊备用架投入使用。目前,该备用架已在井下工作面得到推广应用。现在,像这样的例子已经很多。

何东升说,游弋身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勤奋,二是坚守,三是钻研。游弋为企业开创了一条创新之路——创新的目标就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生产上的难题变成了他创新的课题,因此,他的每一项专利都转化成了生产力。从游弋身上,矿上找到了对创新评价标准,找到了职工培训的新方向。游弋既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品牌。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