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雪:撬动现代学徒制的支点是“利益”

王喜雪:撬动现代学徒制的支点是“利益”

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形式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之时,当职业教育人绞尽脑汁地寻求发展之时,现代学徒制走进了人们视野。现代学徒制综合了学历职业教育和在职职业培训的优点,使接受现代学徒制的人员既符合行业企业对职员的要求,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是职业教育中最理想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并面临诸多问题。

现代学徒制强调企业本位

现代学徒制是与传统学徒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建立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之上的。现代学徒制传承了传统学徒制的一个核心特征,即: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学校双重参与的职业教育形式,那么,企业和学校在其中的地位是否等同?笔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企业本位的职业教育制度,也就是说,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中,如果离开企业的积极主动参与,那么也就不成其为现代学徒制度了。

从制度设计层面来讲,现代学徒制度的构建需要处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促进企业和学校参与的制度设计;其次是企业和学校的责任制度设计;再其次是企业、学校和学徒的利益保障制度设计。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则无法谈到其他的环节。

现代学徒制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学徒制,首先是教学主体上的区别。传统学徒制的学习是在工作地点完成的,并没有牵扯到其他组织;而现代学徒制中加入了学校教育因素,学徒既要在企业接受相关教育,又要在学校接受相关教育,这也是根本区别于传统学徒制的地方。因此,学校的参与成为现代学徒制的重要特征。

其次,是传授知识的区别。传统学徒制主要是以传授操作技能为主,解决的是一项具体的工作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是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授,“言传是很弱的,甚至是无法言传的,模仿是其基本形式,在模仿中逐渐熟练,在熟练中逐渐悟到含糊的经验。学到精细处,只能是产生出自己的经验。传统学徒制所传授的技能知识具有明显的隐性知识的特点。”现代学徒制则是在传授隐性知识的基础之上,又加入了显性知识的传授,显性知识是脱离于工作场景而存在的一般原理性知识,有些甚至是对既有隐性知识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之后上升成为原理性知识。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结合了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双重优点。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它和现代学徒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从主体来讲,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均为双主体,但是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并未明确是谁处于主导地位,而现代学徒制则一定是企业主体为根本的。从内容来讲,校企合作的内容范围大于现代学徒制,参观、实习、人员交流、教材开发等均是校企合作的内容;而现代学徒制的内容是明确的,主要是学徒的技能学习和基础学习。从合作范围来讲,校企合作中双方合作项目较多,但合作深度则不一定;现代学徒制中双方合作项目明确,具备合作深度。

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实践模式,归属于校企合作的大范畴之内,属于双方深层次的合作。

明明企业本位,为何教育主推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职业院校积极主动,企业参与不足,由此出现了悖论,现代学徒制本应是企业本位的职业教育制度,但是现在成为教育部门主动推进的制度建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从利益的视角对企业进行制度需求分析。

对制度的需求主要起源于这样的认识:一个新的制度能够为参与者带来原来得不到的利益。纵观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企业主动参与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第二,参与现代学徒制可以为企业树立在行业内的形象;第三,国家对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参与者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补助。这三个方面的利益所在成为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动力。

在我国实践中,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主要阻力在于企业动力不足。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合作主要体现为以下特征:一是主要集中于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的行业,比如服务业和制造业;二是主要集中于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这一现象说明,就目前来看,企业参与的动力主要在于用人需求,而第二和第三个动力不足。我国行业发展始终处于政府监控之下,行业自律行为严重缺乏,因此,第二个主要动力不足。国家目前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推进政策缺位,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因此,第三个主要动力不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