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系统工程与协同推进“四个全面”

社会系统工程与协同推进“四个全面”

摘要:“四个全面”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四个全面”的发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四个全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四个全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理论创新

前十年,它包括的子系统的量的增加。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认识又有了质的飞跃。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它的全面性。从系统的观点看,系统的运行应包括系统运行的机制和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为运行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系统),全面依法治国为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为控制系统。

它的整体性。从系统的观点看:任何一个社会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目标系统——系统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运行系统——系统的整体及其机构(五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地运行;保障系统——保障系统的各个机构及其构成的整体在平衡、稳定与协调的状态中朝预定的目标运行;控制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保证系统的各个部分(子系统)的相互协调以及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目标系统对系统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起“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直列入历次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