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的乡土味道

我心里的乡土味道

4月28日,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的座谈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这不是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乡土味道。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他来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20日上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时,习近平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那么,习大大说的这农村乡土味道是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回忆与思索。

屈指算来,虽然离开故乡38年,久远了些也疏远了些,但父母在时曾常回去看看,乡下还有胞波兄弟,加上互联网时代与老家亲人朋友的交集,那份味道我还是熟悉的,就像儿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奶奶给我买的一个包子,或者其他什么哺我成长的食物,酸甜苦辣咸,当然还有香,时间愈久味道愈浓,不仅出现在我的睡梦中,还常呈现在回忆中。

这个乡土味道在庄院,就像一杯烧酒,散发着街坊的古道热肠。农村的建筑,虽然没有多少城市的高楼大厦,五彩霓虹,如在我老家北方,则庭院宽宽或深深,种上一架葡萄、几棵枣村,还有几垄丝瓜、黄瓜、梅豆,每当夏季吃饭时,坐在这瓜棚树荫下,一家人杯盘交筹,其乐融融。间或有人来串门或走亲,更是举家恭敬,沽酒炒菜,不亦乐乎。因为门户开放,邻里之间更是你来我往,互通有无,借把盐、倒点醋、要勺糖,透出一种城里少有的互动与亲情。

382

这个乡土味道在田园,就像一穗玉米,丰登的稻蔬令人口舌生香。古往今来,农民的生计和未来,在田园。田园不独是一年的嚼裹和进项,还是最美的风光。春天,小麦返青了,树枝冒芽了,绿油油令人心旷神怡;夏天,小麦成熟了,大豆结夹了,玉米拔节了,一地金黄或碧绿伴着布谷鸟的叫声,让人着迷;秋天五谷丰登,瓜熟果香,惹人沉醉;冬天呢,种完小麦收完白菜,备肥储种,就是从腊月开始正月热闹二月二才差不多收尾的春节,让人享受春种秋收,那份滋润与惬意,溢于言表。

这个乡土味道在民俗,就像一串糖葫芦,透过热闹的社火,串起人们的幸福生活。在我们老家,也有像城市五一国庆那样的节日,除了逢二逢七的集日,当然具体日期因村而异,还有四月十八庙会,粽子日,月饼日,重阳节,最天长日久又热烈热闹的,还是一年一度的春节。这个节准备最久,历时最长,不仅家家贴春联,敬财神,满街还拉满毛头纸皴染成黄绿红多色的彩纸,且挂满红灯笼,一到入夜,先前有人专门点上红蜡烛,后来与时俱进,装进了电灯泡,把整个街道映照的红彤彤的。村里各生产队还比赛扎大鼓、绑秋千、踩高跷,还有儿歌中的“姥姥门前唱大戏”,真是风情万种,热闹非凡。至于隔三岔五邻村渐次举办的集纳各村手艺与杂耍的社火,就更成为一种盛事或盛况,吸引来四面八方的乡亲,房上房下街里人头攒动,还有很多城里人专程投亲靠友一睹风采。

可以说,民俗、人情、乡村文化、田园风光,像一曲交响乐,都揉和构成古朴的乡土味道,令人沉醉。遗憾的是,近些年随着城镇化尤其是打工人群的外出,这种乡土味道以及引人驻足的乡愁,有点渐行渐远,这既无益于人心的凝聚,也有悖于乡村的发展。我们期待着,党中央农业必须强起来,农民必须富起来,农村必须美起来的集结号令,让农村再次聚焦,成为热土,激活并复苏人们的乡土味道。我们期待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2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