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传承匠人精神(2)

《我在故宫修文物》传承匠人精神(2)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走红

人物有趣 才能当网红

《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前,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就是一名资深的钟表修复师,因为喜欢拆自行车链条,16岁的王津被分到了故宫钟表室,几十年下来,王津每天都在与清朝皇帝收藏的钟表打交道。随着节目的播出,这位淡定儒雅的老师傅一下成了观众们心中的男神,不少观众冲着王津连刷了好几遍《我在故宫修文物》,有人这样描述看到王津时的感受:“被师傅致命的匠人气质震慑,比如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随口说出‘我去寿康宫一趟’;比如老师傅面对一个嘚瑟收藏家亮出的嘲讽脸,真是看了就想给师傅点赞。”

说到走红后的改变,昨日在活动现场的王津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每天上下班都是坐同一路公交车,有一次就碰见两个年轻人一直望着我笑,有个人小心翼翼来问我是不是修文物的王师傅。这次来重庆的飞机上,还有空姐偷偷问我是不是王师傅。”虽然一下子成了网红,但王津依然保持着淡定和坦然,“我觉得这部片子让很多观众看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往大家在故宫看到的文物都是静态的,从来没人了解过它们背后有哪些故事。”

不少观众看完片子后,对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充满了向往,甚至想成为王津的徒弟。“做我们这一行,必须安静,再宁静,必须要耐得住寂寞。”王津笑了笑说。

节奏轻快 才能吸引年轻人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靠的是中国数千年的美食文化走红,那么《我在故宫修文物》则靠的是新颖的题材。这部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时,其实开始反响平平,真正走红是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站上面,这里聚集了许多二次元观众。

导演叶君透露,一开始选择这个题材也是因为以往的故宫都很神秘,“大家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看到以为只要跟文物沾边的都要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好,周围全是机关和保镖,却不知在故宫有这么一群普通人每天都在和这些文物打交道,没事还能去乾坤宫、寿宁宫溜达串门,还能像溥仪一样骑着自行车在故宫里瞎转悠,观众们一下就觉得原来故宫一点也不神秘。”《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没有板起面孔说话,没有像说明书一样介绍与修复相关的专业知识。这部节奏轻快、视角平易近人的纪录片,让原本巍峨的禁宫成了自家后院儿。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