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

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些论述科学指明了当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

七、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他关于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他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的,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下好全国发展一盘棋的制胜要诀。协调发展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只注重激发各个经济体发展活力、基本不研究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特别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取向,是根本不同的。

八、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些论述深化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理论的重大贡献。

九、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这些论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科学预见,又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建立开放型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时提出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给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开出了标本兼治的对症药方,是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使供给与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均衡,才能解决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的大量“需求外溢”,才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并有效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论述从经济周期理论、供给与需求关系理论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也是对人类的新贡献。

(作者系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组组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