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羽:运用大数据防范电信诈骗

张效羽:运用大数据防范电信诈骗

我们应当站在为国家信息化革命保驾护航的高度,科学分析当前电信诈骗产生的原因,升级防控手段、加大打击力度,通过构建全社会信息安全网,从源头上解决电信诈骗问题。

当前,电信诈骗活动越来越专业化、集团化,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不仅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还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一些群众因此不敢使用网上银行,甚至拒绝一切陌生人的短信、电话,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持续损害法律和政府的权威。为此,我们应当站在为国家信息化革命保驾护航的高度,科学分析当前电信诈骗产生的原因,升级防控手段、加大打击力度,通过构建全社会信息安全网,从根源上解决电信诈骗问题。

电信诈骗的根源

电信诈骗早已有之,但是电信诈骗泛滥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够。电信诈骗的关键是骗子通过电信渠道获得受害者的信任。骗子与受害者非亲非故、未曾谋面,之所以能够取得受害者的信任,主要是掌握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受害人什么时候参加什么考试、什么时候预定什么航班、买了什么东西之类的个人生活信息,骗子都掌握。正是因为骗子掌握这些个人信息,才能够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冒充相关工作人员或者受害人亲朋好友,诱导受害人汇款,骗取受害人的财产。

企业经营方式有漏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已经基本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转账汇款、订票订房、买卖支付,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生活消费。但是,相关单位管理制度出现漏洞,使骗子有机可乘,通过电信实施诈骗。比如移动通讯公司补办手机卡业务不亲自验证身份证和申请人“人证合一”,而是依靠手机验证码判断是否是申请人本人或授权的人申请。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短信将移动通讯公司发给受害者的验证码骗到手,就可以冒充受害者申请补办手机号,使得受害者的手机号落到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控制之中。由于我国很多银行的网上银行转账验证也都是依靠手机验证码,得逞的电信诈骗犯就可以通过掌握受害者的手机号盗取受害者的网上银行财产。当前,手机号已经成为公民个人银行、社交网站、电子邮箱等多种网络应用的识别方式,移动通讯公司对公民手机号的相关保护制度,应当加强。

政府监管能力有待提高。我国当前对于电信诈骗的打击,主要以公安机关为主,其他相关部门配合。但是公安机关日常工作太多,不仅刑事犯罪侦查、治安维护和社会维稳需要公安机关,食品药品安全、流动人口管理、大型活动秩序维护等也需要公安机关。这样一来,对于电信诈骗案件,很难指望公安机关有充足警力投入。并且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也只能做到案发之后追查,而不是事先预防。目前电信诈骗团伙很多都身在国外、通过互联网国际汇款,公安查办此类案件难度大、成本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网络化、信息化社会,但是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能力还没有跟上。一方面是通过互联网一点鼠标或手机就能将几万块甚至更多的钱转出国外,另一方面如何防止公民个人被犯罪分子利用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防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即网络信息化管理能力与网络信息化之间的鸿沟。诚然,电信诈骗也有个人偏听偏信、个人经验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原因,但是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是主要的。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