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韩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前面我们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巨大成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总结起来就是:一是坚持,二是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结果,破除教条主义,按照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一切以实践、地点为转移,从实践出发,从实际出发。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并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长期落后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自卑感,好像只有洋人说过的才是高深的理论,才有学术价值。现在,我们要从这种自卑感中解放出来,与西方学者进行平等对话,把这种坚持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我们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过错误,但是从整体趋势上来说,我们在高速发展。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没有自信心,还在不断怀疑我们的模式和道路呢?这就是信念问题了。有的信念不一定是科学信念,比如某些宗教,并不科学,但是有很多狂热的信徒。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一定要把正确的东西转化为坚定的信念,并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都是我们总结出来的东西,都要变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那么,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呢?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要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真学,不能不学反而先发排斥议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一定要相信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我们的制度是适应中国现阶段发展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制度自信要转化成信念,说白了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个人、为了某个阶级设立的,它为的是人民,是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树立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要意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播及其功能的发挥都得以人民为中心。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荣耀。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人民的需要、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什么叫传世?传世就是进入人民,在人民中流传,在人民中产生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所以,不能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如果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那就是僵化的理解,在落实到怎么用上就会变成束缚手脚的东西。我们应该成为真理的探索者,与时俱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只有坚持才能发展,或者说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而且只有开辟未来,本来才更有生命力,这是一个辩证关系。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也是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