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47期,介绍了山西吕梁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清俭家风传世。
“键人”看完介绍,点赞“廉吏”利国利家。
为何点赞“廉吏”利国?“廉是立国之本,清为当政之根”。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何曾经观看新编京剧《廉吏于成龙》等作品?因为,习近平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一代廉吏于成龙就是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之一。因为,在他为官的20余年中,始终坚守“清、慎、勤”之风范,自甘淡泊,清正廉明,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深得百姓爱戴和朝廷赏识,三次被举“卓异”。老百姓称他为“于青天”、“于青菜”、“于豆腐”,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去世后,康熙亲为于成龙御书碑文,追封太子太保,赠谥号“清端”,赐御书匾额“高行清粹”,赐御书对联“历仕甘棠随地荫,两江清节至今传”。
为此,建议今人从两个方面学习于成龙。
一是学习于成龙信念坚定、感恩报国、立志济世救民的报负。当于成龙终于被候补为广西罗城知县时,有亲友劝他不可到那种人烟稀少、盗匪横行的荒蛮落后之地任职,但他在“此行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信念支撑下,毅然决然地到了这块百废待兴的边鄙之地做官,而且扑下身子,一干就是七年。这种正视困难、敢于担当、立志报国救民的情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模范。
二是学习于成龙洁己爱民、低调为官、惩腐除恶的廉政风范。2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从基层知县做起,靠清廉实干一步步做到封疆大吏。尤其是担任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后,可谓位高权重,但他面对诱惑,始终坚持廉洁从政、洁己爱民、低调纯朴,其做人为官风范,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清廉”二字贯穿于他一生的思想、言行和仕途之中。升迁途中萝卜当干粮,直隶任内严禁火耗、赌博和馈赠,赴任富庶江南不摆排场、不搞鸣锣开道,任上病故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这种清廉为官,鞠躬尽瘁的可敬做派、为政品行,是于成龙严于修身、严于律己的结果,也是传之后世的清白家风。
看看外国如何让廉吏利国?《刊授党校》曾刊发文章说,新加坡在二战后到1959年人民行动党执政前,腐败猖獗,民怨沸腾,腐败使得人民对这个国家已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充分认识到清除腐败是取信于民的关键,为此崇尚儒家文化的李光耀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树立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提出了前面提到的“廉是立国之本,清为当政之根”,把廉洁作为立党之基。
看看明朝如何对待廉吏贪吏?《刊授党校》文章也曾说道,大家都认为明朝是一个腐败横行的朝代,实际上,在明朝前期,社会上腐败还是很少见的。而且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惩贪官、反腐败最严厉的皇帝。登基执掌天下以后,他多次告诫属下:“天下新定,百姓财力困乏,犹如刚会飞的鸟,刚栽上的树,万不可拔羽毛,动树根。只有廉吏才能严格约束自己,爱护百姓。贪吏则必然肥己害民,请你们引以为戒。” 这位贫民出身的皇帝打小苦惯了,坐了江山之后,不单自己节俭,而且对手下也抠门儿,也许明朝官吏的正式工资是历史上最低的。他对徇私枉法、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奢靡腐化的贪官施以重刑。他规定凡贪赃60两以上者,枭首示众,让每个为官者知有警惕。可见,廉吏利国利民,贪吏腐国害民。
为何点赞“廉吏”利家?廉官清白,荫泽后代。廉吏利国也应该利家。中国纪检监察报就认为,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对家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官员更应树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正,则党风正。因此,“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习近平也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因此,“廉吏”利家应该说是第二层面的要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