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廉吏”利国利家(2)

点赞“廉吏”利国利家(2)

看看廉吏于成龙如何利家?政声人去后,清名在人间。媒体人就认为于成龙为官23年,天南地北,只身天涯,以其一生清廉节俭、勤政为民的端严操守,为吕梁于氏家族树立了光前裕后的典范。

于成龙长孙于准,秉承先祖遗风,在整理编纂《于清端公政书》的基础上,总结汲取于氏先祖的家风家训,历时四年,续修《于氏宗谱》,编订《于氏族规》22条,《于氏家训》41条,使于氏族规家训成为吕梁于氏族人世代践行的行为规范。

《于氏族规家训》如何利家?于氏族规家训以“勤耕读、尚节俭,循法礼、孝乡里,廉仕吏、存仁德”等为核心要义,涵盖“勤、俭、学、善、廉”等朴素道理,既是对于氏先祖良好品行的总结与传承,更是对后人行为规范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

于氏族规家训没有空洞的说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都清晰明确,娓娓道来。譬如“人贵立志。志非大言不惭之谓也,乃念念向上一等做去”;又譬如“我志在富,则当以勤俭致之,我志在贵,则当以读书致之,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

于氏族规家训对于于氏后人养成恭良谦让、急公尚义、勤俭持家等行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对当地民俗民风也有着长远影响。

于成龙的孙子于准就很好地继承了祖父于成龙的清廉遗风,从山东临清知州,到贵州、江宁巡抚,他为官清廉,大举善政,康熙曾御书额联,赞其“恺泽三吴滋化雨,节旄再世继清风”。

据《永宁州志》、《于氏宗谱》记载,从明朝景泰年至清乾隆中叶的三百二十余年里,于氏族人中,曾在国子监读书的就有数十人;下至知县,上至总督、巡抚,担任各种官职的有30多人,不论微品小官,还是封疆大吏,亦或士农工商,始终遵法纪、守规矩。

近300年来,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故事,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并以小说、戏剧、广播影视等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和表现形式,被人们广为传颂;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于氏族规家训》,至今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彰显着吕梁于氏族规家风在人文熏陶上的强大影响力和生命力。

专家也认为,历史上以家族姓氏为单元的族规家训内容各不相同,但核心都是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伦理思想、道德规范的集中展现,大多体现了儒家治国平天下必先修身、齐家的道理。清代著名清官于成龙家族的《于氏族规家训》便是其中的一例。

《于氏族规家训》十分重视道德和教化,强调:“所见、所行、所言,当处处以仁存心。”“德足以服人,才足以驭众,言足以解纷。”要求于氏后人世代坚守“为人以仁存心,做官清正廉洁”的人生信条。同时告诫后人要勤耕读、尚节俭,“居家切要勤俭,不可奢靡;待人务宜谦光,不可骄傲”,“种田不离田头,深耕易耨,是其本分”。

《于氏族规家训》反映出修身立德、爱国为民、节俭守信的优良风尚。回顾于成龙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于成龙洁己爱民的风范和“耕读传家风、清廉是根本”的良好家风一脉相承。于成龙卓著务实的政绩和廉洁律己的品行,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难怪于氏后人感言道,清代名臣于成龙,政绩卓著、廉洁奉公,堪称一代楷模。于氏后人从其言行、著述中总结汲取精华,编撰有《于氏族规家训》,世代相传。

《于氏族规家训》强调做人要做至善至孝之人。告诫子孙“孝为百行之原”,把“孝道”当作行为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兄者当爱,为弟者当敬”的主张,进而提出第三条睦宗族的训言。开篇前三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家训,注重骨肉血脉亲情,从而一步步引申出修身齐家的观点。

“居家切要勤俭,不可奢靡,待人务宜谦光,不可骄傲”;“及时耘耨”;“勿自家懒惰”;“生意之人,或开店,或行商,俱要早起晚睡,不可偷安”……这些家训时时刻刻提醒族人:勤俭持家、待人以恭、辛勤耕耘。

家训中还讲述了读书与出仕的关系。训诫子弟破除积习,勤奋读书,希望子孙能够通过勤奋读书,以真才实学登上仕途。更难能可贵的是最后说明了:“即使数命不偶,艰于遇合,道理明透,亦不被人目为不通。” 即使命运不济,难于遇到进入仕途的机会,但只要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就是很好的收获了。

《于氏族规家训》还勉励子孙注意言行、不攀高结贵、丧事简办、夫妻尊敬、广交寒士、交友谨慎等,这些都值得后人学习和继承。

国史、地志、家谱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三种文献。家训是家谱传承的关键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作用。廉吏、能臣或者贪官、污吏都不是天生的,跟后期的教化和成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传统族规家训的教化作用,在今天仍然不可小觑。

正如专家所言,名节源于品德,腐败止于正气,坚定在于理想信念。今天,于成龙的清廉勤勉精神和于氏族规家训仍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

愿“廉吏”利国利家!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群,1群:209961124(此群已满),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