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中止的中国百万工人援苏计划(4)

曾中止的中国百万工人援苏计划(4)

摘要:毛泽东却主动切入10月3日导致不欢而散的话题:“赫鲁晓夫同志,关于你上次提出的向西伯利亚输送100万中国劳工之事,我们经研究后,完全同意!”

四、赫鲁晓夫的缓兵之计

然而,此时中方并不了解苏方已经有了误解,也不知道苏方对此事的态度已经变化。

10月10日,在中国各地参观的赫鲁晓夫一行返回北京,刚回到住地,中共中央联络部就送来了毛泽东给赫鲁晓夫的一个正式口信,口信说:毛泽东主席同意接受苏方的建议,可以说服有疑虑的同志们,愿意为苏联“老大哥”帮忙,给西伯利亚输送百万劳动大军。毛泽东主席还表示,建设苏联就像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一样,既然是兄弟就不应再分彼此。

赫鲁晓夫闻听,苦不堪言。他没想到中国会这么快就改变了态度,这更印证了米高扬的担心,说明中国真有了不良打算,更加后悔自己造成的失误和被动。他开始考虑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初步的打算是会谈中尽量避开这个话题,不再主动提这事。

第二天,即10月11日,中苏双方再次会谈。果然,会谈中,赫鲁晓夫率先提出另外的问题,即希望中国加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互会。毛泽东对此毫无兴趣,一口回绝:“中国没有必要参加你们的经互会,中国人多,地大物博,什么都能发展。”

毛泽东却主动切入10月3日导致不欢而散的话题:“赫鲁晓夫同志,关于你上次提出的向西伯利亚输送100万中国劳工之事,我们经研究后,完全同意!”

赫鲁晓夫终于没有绕掉这个话题,只有被迫接着谈。听了毛泽东的新表态,他就想以毛泽东原来不同意的态度来终结这个话题,便故意高姿态地向毛泽东说:“毛同志,我们当然不想给你们制造困难,我们当然不坚持我们的建议。如果你觉得这个建议会损害中国的民族自尊心,那就当我们没有提过,务请不要放在心上。我们用自己的工人也行。”

这话表面上是在客气,但实质上等于是没领毛泽东新态度的情。但此时的毛泽东还不知道赫鲁晓夫这话另有含义。只是苏联人对中国给他们的建议的新回应并没有表现出高兴,还如此客气,倒使毛泽东有些意外。

但此时的赫鲁晓夫已经进退维谷,又想悔掉建议,又怕落个自食其言的名声。毕竟建议是他首先提出的,悔掉建议他会失去风范,被中国领导人小看,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不愉快。没办法只有采取逐渐后退的策略。便自作主张说:中国也不必一下就派100万人到苏联去了,这么多人突然过去还不能一下就派上用场,我们的后勤工作也跟不上,这样吧,你们还是先去20万人吧。

这算赫鲁晓夫对毛泽东答应此事的一个回应,毛泽东也未向其他方面想,此事就这样定了。

1954年10月12日,邓小平和米高扬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外派劳工到苏联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了中国工人的管理、薪酬、福利待遇,以及设立中苏常设委员会等问题。只是协议上并没有注明20万人这个数字,也未提这项工作几年内完成。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其实赫鲁晓夫这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施的缓兵之计,他的真实想法是希望下来再寻找机会实现他完全悔掉建议的目的。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